关于加强基层政协委员履职管理几点思考(全文)

一、当前基层政协委员履职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一)对政协工作了解不深,履职本领不强。1.履职内容不明。2.履职方式不当。3.履职能力不足。4.履职动机不纯。(二)对委员位置摆的不正,角色意识不强。1.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加强基层政协委员履职管理几点思考(全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加强基层政协委员履职管理几点思考(全文)

一、当前基层政协委员履职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对政协工作了解不深,履职本领不强

1.履职内容不明。

2.履职方式不当。

3.履职能力不足。

4.履职动机不纯。

(二)对委员位置摆的不正,角色意识不强

1.以“太忙”为借口。

2.以“不熟”为幌子。

3.以“不会”托词。

(三)对委员责任缺少担当,内生动力不强

1.甘当挂名委员。

2.唱唱表面赞歌。

3.担心麻烦缠身。

二、基层政协委员履职不力的原因分析

(一)委员产生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委员履职能力不足

(二)约束机制不够刚性,消弱委员履职实效性

(三)提案重办理答复轻落实反馈,影响委员履职积极性

三、新时代加强基层政协委员履职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严把入口,打好委员履职的先天基础

(二)强化培训,提升委员履职的意识能力

(三)政治支持,创造委员履职的良好条件

(四)畅通渠道,建好委员履职的服务平台

(五)量化管理,保障委员履职的实际效果

(六)典型引领,营造委员履职的良好氛围

(七)人文关怀,激发委员履职的热情干劲

关于加强基层政协委员履职管理的几点思考


政协委员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主体,也是做好政协工作的源头活水。基层政协委员特别是县(市)区政协委员,分布基层各个行业,与群众联系最为紧密,他们履职质量的高低、发挥作用的大小、工作作风的优劣,直接影响各级政协工作的成效以及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

一、当前基层政协委员履职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对政协工作了解不深,履职本领不强。政协委员参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会发言等,是政协委员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学识涵养构成、工作方式方法等综合能力的体现。个别基层政协委员对政协工作和委员职责了解不够深入,对为什么当政协委员,当了委员要干些什么,怎么干,还存在模糊认识。

1.履职内容不明。个别基层委员认识有偏差,认为政协委员是一种荣誉,是自身价值的社会体现,没有认真理解掌握政协委员的职责和义务。甚至个别委员认为履职就是参加会议,其余职责一片茫然,不知履职如何开展。

2.履职方式不当。有的对民主监督理理解不够,想监督又不知监督谁,知道监督谁,又不知如何监督;有的对监督有想法,在相关会议上“发牢骚”,在微信朋友圈“转消息”,自以为是地进行监督。

3.履职能力不足。个别来自企业和社区的政协委员,长期未从事过调研和写作,想调研而又不知道怎样调研,想写提案而又找不到题材,即使写了调研报告或提案,也杂乱无章,主题不突出,内容不具体,问题没有针对性,无法立案。

4.履职动机不纯。个别基层政协委员,以自我为中心,只反映与自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有的提案局限个体问题,只反映某亲戚或某朋友的利益问题;有的没有调查研究,对一些社会面上的共性问题或涉及群众利益的具体问题视而不见,只字不提。

(二)对委员位置摆的不正,角色意识不强。个别基层政协委员对委员身份主动或被动忽视,认为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是一名好委员,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群众对委员的深切期望,也不清楚政协章程赋予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不能积极反映百姓的呼声,依法依章行使职权。

1.以“太忙”为借口。少数党政机关委员,由于本职工作多,压力大,以此为借口不撰写提案或反映社情民意。个别工商界的委员,挤不出时间,占不起时间,忙于自己的生意或经营管理,几乎忘了政协委员的身份。

2.以“不熟”为幌子。政协委员来自不同界别,一些委员撰写的提案往往集中在自己熟悉的领域,这无可厚非。但个别基层政协委员,以对其他领域不熟为由,只提自己界别或工作领域的问题,老生常谈,撰写的提案或反映的社情民意内容泛泛,质量不高。

3.以“不会”托词。一项工作干得好不好,除了工作态度和业务技能,还有其它因素存在。基层政协委员本身来自基层,文化修养、眼界视野等参差不齐,加上个人情况异同,对待政协工作的态度也是有所差别。个别基层政协委员对于提案调研、社情民意撰写,以“不会”托词,通过“与别人合署”蒙混过关。即使偶尔参加相关专委组织的活动,也是凑合应付,不管质量和效果。

(三)对委员责任缺少担当,内生动力不强。个别基层委员只满足于政协委员的政治身份,把委员身份当作是“政治待遇”,履职意识淡化,工作缺乏主动性。

1.甘当挂名委员。个别基层政协委员开会坐角落,怕发言。若轮到自己发言,避而不谈,如被点名发言,也只是象征性讲两句。即使要求撰写提案或建议意见,也是轻描淡写、只言片语,没有深入的调研和思考。

2.唱唱表面赞歌。个别基层政协委员在政协全会和分组讨论中,特别是有上级领导或主管部门负责人在场时,在不得不发言的情况下,人云亦云,只唱赞歌,不敢反映问题,指出尖锐矛盾。

3.担心麻烦缠身。个别基层部门政协委员有畏难情绪,害怕提出的提案又转交给本部门办理,担心“内部流转”给自己添麻烦;同时撰写涉及本系统本行业的提案或意见建议,有后顾之忧,所以干脆不写不提,避之不及。

二、基层政协委员履职不力的原因分析

(一)委员产生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委员履职能力不足。政协委员的产生机制,既不同于人大代表的选举制,也不同于党政机关的委任制,而是协商邀请制。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个别基层单位和行业部门推荐委员时,没有经过民主推荐程序,由单位领导个人直接决定人选。有的委员在界别中缺乏代表性,甚至缺乏民意基础,致使少数委员素质不高,缺乏积极参政议政、主动履行职责的意识和能力,影响了主体作用的发挥。

(二)约束机制不够刚性,消弱委员履职实效性。《政协章程》对严重违反章程规定或全体会议和常务委员会决议的情况,除分别依据情节给予警告处分或撤销委员资格的处理规定外,对委员不履职现象没有刚性约束。在实际工作中,各地政协加强对委员履职刚性管理意见不一。一种看法认为不能过于刚性,对履职差的委员进行处理总有些“伤感情”,会因此失去一些朋友,与人民政协大团结、大联合的精神相悖;一种看法认为要加强委员履职刚性约束管理,出台相关政协委员履职管理办法,实施量化考核评价。但从考核内容看,更多的是考核“量”,如参会次数、大会发言次数、撰写提案和社情民信息条数等,但对提案质量、是否立案、成果运用等不作刚性考量,难以真正提高委员履职的实效。

(三)提案重办理答复轻落实反馈,影响委员履职积极性。一些单位和部门贯彻落实提案办理制度,存在“走程序”、“走过场”、“虎头蛇尾”或“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使得提案办理质量和成效得不到保障。对难于办理的提案,采取逃避或者干脆沿用老套路、老办法,重答复、轻落实。一些委员认为自己辛辛苦苦调研撰写的提案、深思熟虑的意见建议,最后被轻飘飘的处理,没有得到落实,自身价值被否定,影响了积极性。

三、新时代加强基层政协委员履职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严把入口,打好委员履职的先天基础。人民政协是庄严的政治组织,政协委员是荣誉更是责任。把好政协委员的准入关,是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的基础。注重从源头上把好委员的“入口”关,坚决把“不合格”委员拒之门外。完善委员产生机制,建立健全由政协和党委组织、统战部门等共同组成的委员推荐、协商、审核工作班子,把各党派、各界别、各团体中政治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并热心政协事业、有较强参政议政意识和议政能力的优秀人士筛选出来,保证政协在组织上拥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政治上最大限度的包容性。对民主测评满意率低、谈话考察群众有意见、征求各方意见有异议、公示期间有举报的推荐人选,坚决取消当选资格。对于当选委员后履职意愿不强、热情不高的,不尽职尽责的,以及没有履职能力,一律不得继续推荐为政协委员人选。

(二)强化培训,提升委员履职的意识能力。作为政协委员,不仅要学习政协的基本知识,更要加强党的政治理论学习,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与党委认识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要引导政协委员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把加强学习作为政治责任、精神追求和生活习惯。举办“同心”讲堂,及时开展新任委员培训,明确学习重点、学习要求,落实部门、落实责任,根据不同对象进行精准培训,不搞“大水漫灌”。既要重视理论灌输,也要重视业务需求,围绕如何开展调查研究、撰写提案、收集报送社情民意信息等进行专题培训。邀请老委员谈履职,与新任委员互动,“现身说法”,帮助新任委员了解政协工作和委员履职要求。

(三)政治支持,创造委员履职的良好条件。地方党委要全力支持政协依照章程开展工作,自觉接受民主监督,努力为政协委员履行职责创造最佳条件。完善党政领导向政协通报情况制度、党政领导批办反馈制度、党委常委会每年专题听取政协党组工作汇报,有效引领政协始终围着中心大局转、盯着大事要事干,切实把政协力量汇聚起来,让政协效能释放出来。强化要素保障,基层政协应根据本辖区的实际情况,与本级党委政府组织人事、统战、财政部门,共同制定出台委员履职时间和经费保证规范性文件,明确委员履职范围、履职时间概要、经费用途等,哪些履职内容委员工作单位应无条件予以支持和准假,哪些活动可以使用委员经费,解除委员正常履职的后顾之忧。

(四)畅通渠道,建好委员履职的服务平台。帮助委员更好了解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本级国家机关开展工作等方面的情况,让委员知情明政。建立和完善向委员通报工作制度,组织政协委员调查视察、民主评议,建立“委员工作室”、创建“委员之家”等,让委员通过多个渠道进一步熟悉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邀请有关党政职能部门、相关企业基层政协委员列席政协各专委会议、活动。基层政协各专委主动与相关单位、相关企业对接,组织相关界别政协委员参与调研视察。建设完善智慧政协平台和掌上履职移动端,拓展学习管理、提案管理、履职活动管理、网络议政管理、远程协商等功能,为委员提供便捷高效的数字时代履职新平台。

(五)量化管理,保障委员履职的实际效果。政协委员履职主要通过视察、调研、撰写提案、提交社情民意信息等多种形式,进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委员履职情况的好坏,事关政协组织的形象、地位及职能的履行,应对委员的义务职责进行细化和量化,制定必要的考核办法,将“虚”的指标变成“实”的任务进行对标管理。制定完善委员管理办法,建立委员考核档案等,将委员参加各种会议、培训和活动情况,撰写提案情况,反映社情民意情况,参加公益事业及扶贫助困情况等进行考察量化,由专门委员会个体记录掌握,并通过信函、手机短信及微信平台等择机向委员通报,使委员身在政协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履行职能变被动为主动。对长期不出勤、不出力、不出谋、不出席活动的“四不出”委员,及时启动诫勉谈话和退出等机制。

(六)典型引领,营造委员履职的良好氛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要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在各个界别树立委员履职的先进典型,引导鼓舞全体委员见贤思齐,一花引来万花开。建立健全委员工作室工作制度,根据需要在各个界别设立委员工作室,统一制作刻有委员姓名的金色牌子,集中授牌并颁发证书,统一悬挂,使之成为委员履职的大平台、政协工作的好抓手、服务群众的新载体。每年开展一次优秀政协委员、优秀提案、优秀社情民意信息、优秀调研报告评选活动。在每年政协全会上安排优秀政协委员做履职事迹报告。加大对政协委员履职工作的宣传力度,广泛报道履职成果,展示新时代政协委员新样子,切实营造政协工作的良好氛围。

(七)人文关怀,激发委员履职的热情干劲。地方政协机关是政协委员的娘家。要关心政协委员的工作和生活,建立健全《关心关爱委员和走访看望委员制度》,围绕畅通建言渠道、强化精神激励、给予政治关心、保障委员权益、实施人文关怀、开展走访慰问等方面,制定具体明确的关爱举措。政协领导和政协机关要带着感情与委员交往,真诚交往,以心交心,让委员愿进政协门、乐做政协人、爱干政协事。建立主席接待日制度,及时了解委员所思所想和实际需求,定期走访委员困难企业,协助解决生产、供销和用工方面的难题。

推荐访问:政协委员 关于加强 基层 关于加强基层政协委员履职管理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