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的什么制度(12篇)

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的什么制度(12篇)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的什么制度  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的什么制度集合3篇  单位名称:负责人/法人  一、传染病防治  1、是否建立并执行疫情报告管理制度(),人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的什么制度(12篇),供大家参考。

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的什么制度(12篇)

篇一: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的什么制度

  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的什么制度集合3篇

  单位名称:负责人/法人

  一、传染病防治

  1、是否建立并执行疫情报告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制度(),院内感染管理制度()预防性生物制品管理制度(),血液安全管理制度()。

  2、人员培训:工作人员接受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医疗废物处置相关知识(),消毒隔离相关知识培训()。

  3、是否有专门部门或者人员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是()否(),记录是否规范、完整是()否()。门诊日志:有()无()。传染病登记本:有()无()。使用国家统一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卡:是()否()保存。是否实行网络直报,是()否()

  4、是否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是()否()。

  5、是否设立感染性疾病科:是()否();发热门诊管理情况:有传染病病例处置工作制度、对不具备收治能力的患者及时转诊是()否()。

  6、是否对医务人员开展手足口病、流感等传染病诊断、报告、治疗及防控知识的培训:是()否()

  二、医院感染管理

  1、是否设立独立的感染管理部门是()否()专职人员人。

  2、是否开展医院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监测、感染事件调查是()否()。

  3、是否开展医疗器械、用品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医务人员洗手卫生监测是()否()。

  4、使用的消毒产品、一次性医疗器械进行索证、验收、登记有()无()。

  5、口腔科、血液透析室、消毒供应室等高危科室消毒措施执行情况差()、一般()、良好()。三、医疗废物(废水)管理

  1、是否设置负责医疗废物管理的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是()否()。

  2、是否按规定分类收集医疗废物是()否()。是否按规定包装医疗废物是()否()。是否按要求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运输是()否()。

  3、有无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有()否()。4、有无污水处理设施(或站):有()无();有无、污水处理设施是否运转正是()否()。被检查人签字:检查人签字: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可以科室上墙)

  1、疫情管理人员定时收集传染病卡片并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卡片或填写不规范的卡片要及时向填写人员查询、核对,准确无误后及时将疫情信息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登记。

  2、对已报告的传染病卡片当诊断变更、死亡或误报时要及时做出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3、定期对已上报的传染病卡片进行查重,对重卡进行剔除。

  4、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

  5、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少见传染病和本地已消除的传染病的报告信息,立即上报院领导和当地疾病控制机构,经疾病控制机构确认后,按照法定时限通过网络报告信息。

  9、疫情管理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账号和密码,密码要一个月更换一次。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给据医务人员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

  3、报告病种: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甲型h1n1流感、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5、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

  6、医院各门诊分别建立传染病门诊日志,肠道门诊设立肠道门诊日志,对各类传染病予以详细登记,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住院部临床各科室要建立出入院登记薄,对本科所有入院传染病病人进行详细登记,按照规定及时上报。

  实验室应根据化验结果,对所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患者进行疫情报告。

  7、对报告病人诊断变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发现漏报的传染病,应及时补报。

  8、传染病报告卡应使用钢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字迹清楚。

  9、本院任何人员不得瞒报、漏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可以科室上墙)1、门诊部、住院部、检验科、放射科等有关科室接诊传染病患者时,首先进行登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然后做好处置工作。2、疫情管理员每日两次收取传染病报告卡,并对卡片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正。4、发现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时,于24个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5、发现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时,应当在24个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6、进行网络直报时,经查错、查重、订正后上报。同时登记在《疫情直报登记本》上备查。7、传染病报告卡网络直报后,整理、装订、存档,保留三年。8、每月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情况汇总,报医务处、业务院长。9、遇到特殊情况时,报告业务院长协调解决。疫情报告卡片工作流程

  (1)管理人员每天两次到相关科室收集传染病卡片↓(2)审核卡片的完整性、准确性↓(3)登记传染病卡片↓(4)录入卡片,进行网络直报↓(5)定期查重卡片及时订正卡片↓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确保报告系统的有效运行,充分发挥网络直报的优势,规范本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提高报告的效率与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工作制度如下:1、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为责任报告人。2、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首诊医生负责制。

  3、责任报告人在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例后,根据诊断结果,按照规定时限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发现漏报的应及时补报。

  4、疫情管理人员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如发现上述问题,立即向报告人进行核实、补充或订正,将审核后的传染病报告卡及时录入网络直报系统。

  5、网络直报人员收集到传染病报告卡片后,应该按照规定的时限和程序通过网络直报系统进行实时报告,以便上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对信息进行审核、监测、统计分析和预测、预警。

  6、已报告病例如果诊断发生变更、死亡时,责任报告人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7、疫情管理人员应每月对上月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监测、分析,并上报预防保健科和主管院长。

  10、传染病责任报告人、疫情管理员、网络直报员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的,给予直接责任人及其主管领导行政处分,并给予相当经济处罚。

  11、网络直报人员应保障网络直保系统有关设备和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正常发挥。经常检查直报系统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员工作职责

  1、传染病网络直报人员应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且熟习传染病疫情管理和网络直报业务,具备指导和培训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工作能力。

  2、网络直报人员在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后,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并录入直报系统;每月应对本单位传染病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呈报本单位主管领导并向有关科室通报。

  3、网络直报人员在网络直报或上报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前,需先对本单位填报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

  ①发现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情况时,及时通知报告人核对;对重复报告的卡片进行标注,不再进行网络直报。

  ②发现以下情况时,建议立即对报告信息进一步核实:

  Ⅰ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卫生部规定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Ⅱ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Ⅲ发现同一种急性传染病在同一自然村、街道、集体单位(场所)一日内出现3例及以上,或一周内出现5例及以上。

  4、每周、月、季、年定期开展传染病漏报、迟报检查。认真执行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6、网络直报用户帐号的正式使用密码,一般应在8位以上,并有数字与英文字母组合,每月至少更改一次。网络直报人员未经上级系统管理员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网络直报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并避免在公共场所公开使用网络直报系统。

  7、按时参加辖区疾控中心召开的疫情例会制度。

  8、组织医务人员学习传染病有关法规信息和知识。

  9、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岗位责任,由于工作不负责任造成重大影响,按有关法规追究责任。

  传染病疫情自查制度(可以科室上墙)1、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督查由“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2、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时,在抢救处置患者的同时应及时、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4、预防保健科疫情管理人员每日2次到门诊部及住院部等科室收取传染病报告卡,并在登记本上签字。5、疫情管理人员须将传染病报告卡和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登记,汇总定期报院领导小组。6、院领导小组组织院内自查传染病漏报外,配合区防疫站进行漏报抽查。并将检查结果报主管院长,必要时通报全院。7、疫情管理人员应每周、月、季、年定期开展传染病漏报、迟报检查。8、院领导小组根据各科的漏报和传染病报告卡,以及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按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处置。传染病漏报检查制度(可以科室上墙)为了加强传染病疫情管理,杜绝漏报,迟报现象发生,制定本制度。1、门诊医生要认真填写门诊日志,住院部各科室要认真填写病人出入院登记。

  2、各科室必须建立传染病报告登记本,根据疫情报告时限及时填卡上报,各科室主任负责本科室的自查管理工作。

  3、医务科、预防保健科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督导检查工作。

  4、预防保健科必须根据规范要求每日2次及时深入科室收集传染病报告卡,及时进行网络直报,并负责检查传染病报告,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责令改正。

  5、预防保健科必须对检查情况进行每周一次小结,每月一次总结,每季度汇总一次,年终进行全面检查。对发现漏报者必须上报院部,根据规定给予处罚。

  6、医务处负责检查各临床科室、预防保健科的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预防保健科要深入各科室开展督导工作,要求检查和督导有记录、有结果、有汇报。检查和督导每月一次。

  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责任追究制度(根据情况制定)

  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使医务人员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真正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医院传染病报告质量,制定本制度。

  1、传染病防治管理实施医院、科室、责任人三级管理制度,院部有一名主管院长负责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

  2、根据传染病报告程序落实疫情报告责任,各科室必须

  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根据规定认真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不得漏报、迟报、谎报、瞒报。

  3、医务科、感染性疾病科负责监督检查传染病疫报工作,实施每周小结,每月有总结。

  4、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必须责令及时更正并根据情况实施处罚。

  5、凡漏报、迟报,未造成传染病疫情播散、暴发、流行者给予50元处罚,情节严重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处理,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6、对工作督导不力,检查不及时造成漏报不能及时发现者,对责任科室(医务科、感染性疾病科)及责任人给予100元罚款处理。

  7、对累计漏报、迟报超过3例者,扣除责任人当月工资、资金,并通报全员,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8、全年发现传染病漏报超过5例者,扣除主管院长及医务科责任人年终资金,并给予警告处分。

  9、责任报告人、疫情管理人员、网络直报人员由于工作不负责任,出现重大传染病误报事故,扣除3个月工资、全年奖金,全院通报批评,给予记过处分;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者,按下岗处理,违反法规者依法处理。

  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根据情况制定)

  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促进传染病的疫情报告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1、按照医院、科室、责任人三级管理制度落实奖惩制度。

  2、全年度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先进科室给予300元年终奖励,科主任50元奖励。

  3、根据传染病检查上报情况对工作突出的先进个人给予年终100元奖励。

  4、对发现传染病未能及时填卡上报或漏报者根据情节,依据院部指定的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处理:

  ⑴凡漏报、迟报,未造成传染病疫情播散、暴发、流行者给予50元处罚,情节严重者,造成疫情播散,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处理。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⑵对工作督导不力,检查不及时造成漏报不能及时发现者,对责任科室(医务科、保健科)及责任人给予100元罚款处理。

  ⑶对累计漏报、迟报超过3例者,扣除责任人当月工资、资金,并通报全员,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⑷全年发现传染病漏报超过5例者,扣除主管院长及医务科责任人年终奖金,并给予警告处分。

  5、凡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未能及时上报传染病疫情,造成传染病暴发、流行且后果严重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处理。

  重大传染病误报责任追究制度

  1、重大传染病包括三类16种法定传染病:

  ⑴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鼠疫、霍乱;SARS、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⑵已经基本消灭的疾病:白喉、丝虫病、脊髓灰质炎;

  ⑶多年未发生的或罕见的疾病:狂犬病、登革热、炭疽(除肺炭疽)、新生儿破伤风、钩端螺旋体病、麻风病、血吸虫病、黑热病、包虫病。

  3、责任报告人未按规定程序直接填写重大传染病病例报告卡者,扣除当月工资和奖金,在全院进行通报批评。

  4、疫情管理人员没有按照程序接收重大传染病病例报告卡者,扣除3个月工资和奖金,在全院进行通报批评。

  5、网络直报人员没有按照程序,直接在网络直报系统报告重大传染病病例者,扣除3个月工资、全年奖金,全院通报批评,给予记过处分;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者,按下岗处理,违反法规者依法处理。

  传染病法规知识培训制度(科室上墙)1、疫情管理人员、网络直报人员和有关院科领导要积极参加各种有关传染病知识培训,全面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及其规章制度。2、对全院医务人员每年进行两次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3、新入院的医生和实习生必须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4、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管理条例、传染病监测信息工作指南、传染病诊断标准等。5、疫情管理人员和网络直报人员必须接受上级疾控部门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6、拒绝参加培训者按有关制度处置。艾滋病疫情监测管理制度(实验室、大夫)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卫生部和河南省有关艾滋病防治法规文件,切实加强医务人员艾滋病疫情管理工作,决定建立长效监测管理机制,以保证准确、及时、系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艾滋病的诊治数据及疫情上报管理,制定本制度。

  1、医务人员要提高建立艾滋病长效监测管理机制的认识,各科室要加强对监测工作的领导,建立高效的疫情监测系统,及时准确收集和报告疫情数据。

  2、艾滋病疫情报告实行首诊负责制,门诊患者和转入住院患者,各科室要详细登记。住院部应填写“艾滋病出入院登记本”和“艾滋病患者登记本”,上报保健科。经实验室HIV初筛试验阳性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按疑似病例报告,然后上报预防保健科,由网络直报员按规定时限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上报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确证实验,待确证后对原始报告卡进行订正。

  5、疑似AIDS住院患者必须做HIV初筛试验,初筛试验阳性者由检验科专人登记,然后送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确证。采送标本要严格按照要求做好防护,避免污染环境及交叉感染。“HIV抗体检测确认报告”须复印附病历后,同时在病程记录中单独记录一次“HIV抗体检测确认报告”。

  6、医务人员接触HIV感染者、AIDS患者、死亡者的各个环节均应按要求防护、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8、在AIDS诊疗、管理工作中,因玩忽职守、不作为等情况,造成医疗纠纷者给予通报批评、罚款50~100元;造成医疗事故者罚款200~500元、停职检查3~6个月;造成疫情扩散者做下岗处理,同时按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医院门诊日志登记规范(发给每个大夫)

  1、门诊部各科室要建立门诊日志,详细登记接诊病人。

  2、门诊日志要按照日志规定的项目填写详细、齐全,内容要保证真实可靠。

  3、对门诊日志上登记需上报的传染病要做出明显标志,疫情上报后,医院疫情管理人员要加盖“疫情已报”章。

  4、对疑似传染病和确诊的传染病病例,要登记其具体内容(如:姓名、性别、年龄、发病日期、诊断日期、工作单位、家庭详细住址等),14岁以下儿童要登记家长姓名及病人其所在学校、班级等内容。

  5、要经常核查所登记的门诊日志,发现问题及时补充、改正。

  门诊医生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发给每个大夫)

  1、门诊医生发现传染病疑似和确诊病例时,要在门诊日志上认真登记,填写内容必须真实、准确、详细(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详细地址、发病日期、诊断日期、14岁以下儿童家长姓名等)。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员接到报告卡后,要在门诊日志相应位置加盖“疫情已报”章。

  2、门诊部各科室负责人要每周核查门诊日志,对漏报和误报的传染病要及时补报和订正传染病报告卡。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员每月要认真检查一次门诊日志,避免漏报和错报现象的发生。

  3、对传染病疑似或确诊病人,门诊医生要询问病人流行病学史,疑似病人确诊后,要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订正卡上报防保科。

  4、要做好门诊日志的收集和保管工作,以备后查。

  5、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如果漏报1例传染病,处罚当班医生人民币50元,造成重大影响按有关法规依法处理。

  住院病人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发给每个大夫)

  1、住院部医生对入院病例应认真填写出入院登记且各项内容填写完整。需报告的传染病要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内容要真实、详细,同时将填写好的传染病报告卡上报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员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后,要在出入院登记本的相应位置加盖“疫情已报”章。

  2、定期核查出入院登记本,对漏报和误报的传染病要及时给予补报和订正,订正后的传染病报告卡要及时上报防保科。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员每月要认真检查一次出入院登记本,避免漏报和错报现象发生。

  3、疑似病人确诊后要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报防保科。

  4、病人出院时,如果与入院诊断病名不符,需订正的传染病要及时填写订正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防保科。

  5、要保管好出入院登记本,以备后查。

  6、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如果漏报1例传染病,处罚当班医生人民币50元,造成重大影响按有关法规依法处理。

  检验科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化验室)

  1、检验科所有工作人员均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人,发现甲、乙、丙类传染病病例,都有责任和义务进行报告。

  2、发现传染病病例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3、检验标本的检测结果为阳性或超过国家标准或超过正常值范围等,能够确定为传染病者,检测结果必须有专人保管。或者由检验科指派专人每日分两次将检测结果分送开具化验单的医生,或者由检验科指定专人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4、对传染病阳性检测结果要用传染病登记本专门登记。

  传染病病例登记和转诊制度(发给大夫)

  1、门诊日志和登记本,包括门(急)诊、检验科、放射科等,对传染病病例,要详细记录就诊病人的基本情况,项目齐全,书写规范,14岁以下儿童必须注明家长姓名。初诊病人,注明“传染病卡已报”,复诊病人注明“复诊”字样,首诊发现传染病人立即转传染科门诊或当地传染病医院。

  2、临床科室、检验科、放射科等必须建立传染病登记本,记录项目和内容与门诊日志及出入院登记本相一致,且在一定时间段内,二者人数相符合。3、预防保健科应建立全院传染病登记本,对各科室报告的传染病病例信息,详细登记,并定期进行汇总分析。

  4、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转到本院的传染科或当地传染病专科医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制度(发给大夫)

  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现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1、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各部门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的应急工作原则,建立应急管理网络,并行使相应的权力和职责,各级有关科室和相关人员应通力合作,保证各项应急工作的顺利执行。加强法制观念,依法应对突发事件。一旦突发事件发生,立即启动应急系统。2、各有关部门应首先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合格的通讯设备、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物品等物资的调配和储备,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服从卫生主管部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3、医务处在院长的领导下要组织相关科室,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负责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搜索密切接触者、追踪传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进行疫点消毒及其技术指导。

  8、发现人畜共患传染病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农、林部门应当互相通报疫情。

  9、发现瞒报、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不报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或传染病疫情的,拒绝接诊病人的,拒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调度的对其主要领导、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造成疫情播散或事态恶化等严重后果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死亡病例报告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提高疾病监测系统的预警能力,及时发现诊断不明、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主动采取措施控制疫情。同时了解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加强对可能发生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等新发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的防范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1、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后,须填报《死亡病例报告卡》,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2、医务处组织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3、诊治医生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3天内,病案室应完成死因编码工作。

  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

  5、病案室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6、医务处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预防保健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预防保健科死亡病例报告工作流程

  1、在医疗诊治过程中患者死亡后,处置医生须填写《死亡病例报告卡》,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2、医务处组织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3、诊治医生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3天内,病案室指定专业人员按照ICD-10要求完成死因编码。

  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

  报告流程患者死亡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医生填写《死亡报告卡》专业人员填写死因编码(3天内内)网络直报(7天内)登记医院档案室归档管理临床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要求为及时发现诊断不明的、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及早采取措施控制疫情,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同时了解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规范临床医生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特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1、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

  2、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

  3、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如果是呼吸系统不明原因死亡病例,须填写体温是否超过38℃,是否有咳嗽、呼吸困难、抗生素治疗无效及肺炎或SARS的影象学特征,以及白细胞是否正常。

  4、医学死亡证明书,一式三联。第二、三联给死者家属注销户口和火化用,第一联先由医院进行登记后,交由网络直报员负责上网报告,录入完成后,交由医院档案室管理。

  5、填写死亡证明书时,一定要注意用力填写,使第三联的字迹能够辨认。

  6、死亡证明书缺少“发病日期”与“诊断日期”两项,临床医生在填写时要在死亡证明书的空白处填上,以使进行网络直报。

  急诊死亡病例登记规定

  1、急诊科要建立死亡病例登记薄。

  2、急诊死亡病例登记薄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就诊日期,疾病诊断,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等基本内容。

  4、负责死亡病例登记的人员要认真填写急诊死亡病例登记簿,做到填写完整、准确、及时。

  5、死亡病例要及时上报医院网络直报责任科室进行网络直报。

  6、登记报告责任人要高度负责,对登记报告中出现迟报、误报现象的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住院死亡病例登记管理规定

  1、住院部要建立死亡病例登记薄。

  2、住院部死亡病例登记薄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就诊日期,疾病诊断,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等基本内容。

  3、住院部要有指定人员负责死亡病例的登记保管和管理。

  4、负责死亡病例登记的人员要认真填写死亡病例登记簿,做到填写完整、准确、及时无缺项。

  5、死亡病例要及时上报医院网络直报责任科室进行网络直报。

  6、登记报告责任人要高度负责,对登记报告中出现迟、误现象的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预检分诊用)

  1、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2、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3、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4、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5、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肠道门诊工作制度(肠道门诊用)1、每年5月至10月开设腹泻病门诊,要求专人、专室、专设备,24小时值班。2、严格执行各项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消毒隔离制度。3、腹泻病门诊只准接诊腹泻病人,不得接诊其他病人。4、做好腹泻病人的就诊专册登记,需抢救治疗及留床观察病人另做详细病历记录。5、做好腹泻病人监测与统计工作,做到“逢泻必检、逢疫必报”。6、对中、重型腹泻病人应在门诊积极抢救治疗或留床观察。7、对漏报、瞒报、缓报疫情的,依法追究个人责任。消毒隔离工作制度(发给大夫、护士)1、医务人员工作时间应衣帽整洁。操作时必须戴工作帽和口罩,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2、使用合格的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3、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4、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缸、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5、传染病人应进行预检分诊,按常规隔离。疑似传染病人应在观察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6、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物品定期消毒。传染病人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应对病人的单元进行终末消毒。

  7、传染病人要按病种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

  8、供应室必须将无菌与清洁、污染物品分开存放。严格按照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并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医疗机构内交叉感染,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具体负责本医疗机构传染病的分诊工作,并对本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进行组织管理。没有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传染病分诊点。感染性疾病科和分诊点应当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

  第三条医疗机构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者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医疗机构应当在接到卫生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后,或者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必要时,设立相对独立的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处,引导就诊病人首先到预检处检诊,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第五条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医疗机构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第七条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使用专用车辆。

  第八条感染性疾病科和分诊点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应当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以及传染病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从事传染病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第十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工作的监督管理,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应当依法查处。

  第十一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篇二: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的什么制度

  新冠肺炎传染病防控方面法律知识问答

  新冠肺炎传染病防控方面法律知识问答1、新冠肺炎是不是法定传染病?是。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可以决定增加、减少或者调整乙类、丙类传染病病种并予以公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基于目前对新冠肺炎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等特点的认识,报国务院批准同意,20XX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20XX年第1号公告,明确将新冠肺炎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将新冠肺炎纳入《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因此,新冠肺炎是法定传染病。2、如何判定自己是否属于新冠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20XX年1月28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管理方案(第三版)》,该方案对新冠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做了明确界定。密切接触者指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轻症病例发病后,无症状感染者检测阳性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但未采取有效防护者:1.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如近距离工作或共用同一教室或在同一所房屋中生活;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如到密闭环境中探视病人或停留,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护人员;3.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包

  括在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人员、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或经调查评估后发现有可能近距离接触病例(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感染者(轻症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其他乘客和乘务人员;4.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其他与密切接触者接触的人员,因此,判定自己是否属于新冠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可以根据上述情形分析。

  3、如果自己属于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应怎么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管理方案(第三版)》为了做好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的判定和管理,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特对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制定了明确的管理要求。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应主动接受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对自己的管理。对接触者管理要求如下: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拒不执行者,可以由当地公安机关协助采取强制隔离措施。1.实施医学观察时,应当书面或口头告知医学观察的缘由、期限、法律依据、注意事项和疾病相关知识,以及负责医学观察的医疗卫生机构及联系人和联系方式;2.密切接触者一般采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无法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可安排集中隔离观察。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与病例、感染者发生无有效防护的接触后14天,确诊病例和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在医学观察期间若检测阴性,仍需持续至观察期满,疑似病例在排除后,其密切接触者可解除医学观察;3.居家或集中医学观察对象应相对独立居住,尽可能减少与共同居住人员的接触,做好医学观察场所的清洁与消毒工作,避免交叉感染,具体内容见《特定场所消毒技术方案(第一版)》,观察期间不得外出,如果必须外出,经医学观察管理人员批准后方可,并要佩戴一

  次性外科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4.对乘坐飞机、火车和轮船等同一交通工具及共同生活、学习、工作中密切接触者之外的一般接触者要进行健康风险告知,嘱其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及腹泻、结膜充血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近期活动史,因此,如果自己属于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应按照上述管理方案规定的方式予以处理。

  4、如何加强防控工作?单位和个人发现新冠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应如何报告?

  依据《山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报经山东省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山东省严格按照国家关于新冠肺炎“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防控责任,实行最严格的科学防控措施,第一时间摸排、发现、严控传染源,阻断潜在的传播途径,坚决遏制疫情传播扩散蔓延势头。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合理确定留观时间,坚决阻断疫情扩散。统筹做好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外来务工人员等防疫工作,研究部署节后返岗、返校、开工等系列后续工作,减少和停止串门聚会、婚丧嫁娶等人员聚集活动,对特定场所采取消毒消杀措施。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因此,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加强防控工作,发现新冠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应依法及时报告。

  5、发现新冠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的报告时限是多久?20XX年1月28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

  例监测方案(第三版)》,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疑似病例、确诊病例、轻症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时,应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疾控机构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调查核实,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完成报告信息的三级确认审核。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立即向当地县(市、区)级疾控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将填写完成的传染病报告卡寄出;县(市、区)级疾控机构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后续信息的订正。

  各县(市、区)确诊首例病例,以及符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监测方案(第三版)》中聚集性疫情,辖区疾控中心应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事件级别可先选择“未分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对事件定级后,可对事件级别进行相应调整。

  6、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发现新冠肺炎时应当及时采取哪些隔离防控措施?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1.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2.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3.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篇三: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的什么制度

  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为指导医疗机构进一步规范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确保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系统的正常运行,为传染病疫情预防控制决策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一、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职责1、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2、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报告和登记制度。在诊疗过程中,填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进行疫情报告,并妥善保管各种资料。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同时负责收集和代报责任范围内的村卫生所及个体诊所报告的传染病信息.3、对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及疫情报告知识的培训.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同时承担责任范围内村卫生所及个体诊所医生的培训工作。4、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做好医院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工作的督导、检查;根据有关法规、政策制定和修订本单位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5、设立具体部门科室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日常管理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对本单位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进行质量控制,定期对本单位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6、落实传染病报告奖惩制度,针对实际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中疫情报告的漏报率、及时率、完整率和准确率等指标,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考评,奖优罚劣,不断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

  二、医护人员传染病诊疗登记、报告制度(一)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等相关记录1、所有医疗机构必须建立规范的《门诊日志》,至少要包括就诊日期、姓名(14岁以下儿童需填写家长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9项基本内容.《门诊日志》应由临床医生填写,病名项目应填写诊断的病名,不能填写症状;对于门诊量较大的医疗机构,可指定其他具备医护资质的人员协助填写除诊断项目外的相关内容,待病人就诊结束,由接诊医生填写诊断内容,并签名确认.县直医疗单位和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要建立健全医院HIS信息化管理,完善《门诊日志》9项基本内容的查询,增加传染病病例自动提示功能,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降低传染病的漏报率.2、《出入院登记》实行床位负责制,所有病例均需进行《出入院登记》,由负责其床位的临床人员负责填写.

  《出入院登记》内容至少包括姓名(14岁以下儿童需填写家长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是否死亡、死亡原因、死亡日期等)等10项基本内容。

  3、检验登记、影像检查登记实行首检医(技)师负责制,所有传染病异常检查结果均由负责检查的人员进行登记,对于工作量较大的医疗机构,可指定具备医护资质的人员查看报告单协助填写,但须有首检医(技)师签名确认.对于异常(阳性)结果,检查单建议不直接交给患者,建立返回送检医生或科室的反馈机制(包括门诊和住院),请患者到开检查单的医生或同科室的医生处领取。医生结合临床与检查结果作相应传染病诊断时,应及时进行报告。

  检验科登记内容应包括送检科室和医生、病人姓名、年龄、检验结果、检验日期、检验医生等基本项目。阳性单和阴性单分开登记.

  X线检查结果登记应包括开单科室和医生、病人姓名、年龄、检查日期、检查结果、放射科医生等项目。阳性单和阴性单分开登记。

  (二)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和登记1、传染病报告卡实行首诊负责制,由接诊医生负责填写,对于门诊量较大的医疗机构,可指定其他具备医护资质的人员协助填

  写除诊断项目外的相关内容,由接诊医生填写诊断病名和诊断时间,并签名确认.

  2、所有门诊和病房实行传染病报告卡登记制度,对填写的报告卡片由预防保健科负责登记到传染病报告登记簿,并实行双签字。

  3、报告病种和内容①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甲、乙、丙类传染病共39种.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11种):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实行重点控制的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其他传染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

  器疱疹、水痘、恙虫病、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炎、人感染猪链球菌、不明原因肺炎、不明原因疾病、其它聚集性发病的病例)。

  ③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④在临床诊断中无论第几诊断,只要出现可疑传染病诊断必须按照传染病报告。

  4、突发传染病疫情报告发生某种传染病就诊人数突然增多,有可能发生暴发、流行;发现历史上未曾出现过或本地罕见的传染病;急性病例死亡;数天内就诊多例(2例以上)同一病症临床不能明确诊断的急性疾病;发现符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范围等情况时,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县疾控中心报告。5、填报要求①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统一格式,由自治区疾控中心用A4纸统一印刷,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②传染病报告病例类型: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五类。其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伤寒

  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等其他传染病;乙肝的病毒携带者不需要进行网络直报;阳性检测结果仅限采供血机构填写.

  ③分型报告: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分型报告。炭疽分为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型五类;梅毒分为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五类;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肺结核分为涂阳、仅培阳、菌阴和未痰检四类。未进行发病报告的死亡病例,在填写报告卡时,应同时填写发病日期(如发病日期不明,可填接诊日期)和死亡日期.④专项管理传染病:国家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开展的专项调查、报告和监测的传染病(肺结核、鼠疫、艾滋病及HIV感染者等),按照有关要求执行.⑤不明原因肺炎: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的监测和报告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和《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的规定执行.三、疫情报告管理(一)预防保健科和疫情管理人员工作职责

  1、负责填写和督查疫情登记资料,包括对门诊、出入院病例的登记、对传染病人的登记及检验科、影像科室等资料核查、登记。

  2、负责每日报告、收集《传染病报告卡》,并按照国家规定的时限和程序进行网络直报。

  3、负责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知识培训.(二)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的保障措施1、县级医院至少指定1名专职和1名兼职疫报人员、乡镇医疗机构指定1名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本医疗机构的疫情报告及管理工作,同时还应设置1~2名的兼职人员作为补充。2、乡镇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应配备疫情专用计算机和上网必要的设备,确保疫情及时通过网络开展直报。3、乡镇级疫情管理人员负责辖区内个体诊所、村卫生室的传染病疫情代报工作,并负责督查个体诊所、村卫生室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三)《传染病报告卡》的录入传染病网络直报人员对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须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重卡等检查,对有疑问卡片必须及时向填卡人核实,经确认报告填写无误后才进行网络录入。确认重复报告的卡片应作标记,不再通过网络录入。对于网络录入完成的报告卡,还应再一次核对,确保网络录入的信息与报告卡填写的信息完全一致。

  (四)《传染病报告卡》的订正和补报1、订正:发现已报告病例诊断变更(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例诊断为确诊病例等)、死亡或填卡错误时,责任报告人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报告,并注明订正前报告病名),并按规定完成网络订正操作。对报告的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排除或确诊。对于调查核实现住址查无此人的病例,应由核实单位更正为地址不详.实行专病报告管理的传染病,由相应的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对报告的病例进行追踪调查,并对所发现的《传染病报告卡》错误信息或排除病例及时订正.2、补报:日常工作、传染病疫情报告自查中发现漏报传染病病例时,应及时补报。(五)传染病疫情资料保存与安全管理各医疗单位纸质《传染病报告卡》按卡片编号顺序整理归档,与《疫情卡片收发登记簿》装订,以便于查找,资料至少保存三年;每年应有分病种按月份传染病报告卡统计情况。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必须进行登记备案,纸质《传染病报告卡》由收卡代报单位(即网络直报单位)保存.四、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控制(一)报告时限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以及其它暴发的传染病疫情时,接诊医生诊断后应立即向医院负责疫情管理的科室或人员报告,医院应在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县疾控中心报告。暂无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以最快方式在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报至县疾控中心。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相关资料1、《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要求登记齐全、字迹清晰可辨,分科、分月装订成册.《门诊日志》登记数与该科挂号数符合率要求在80%以上,并逐步提高;《出入院登记》与住院病例数符合率要求100%。查阅诊治传染病有关科室的《门诊日志》,将其中诊断为传染病的病例与网上报告的或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核对,统计传染病登记报告情况。本单位报告的传染病要在《门诊日志》或《出入院登记簿》中可以查到.传染病登记报告率=实际报告数/登记数×100%2、《传染病报告卡》医疗卫生机构的临床医生或检验医生在诊断传染病后,须按照《传染病报告卡》的要求填报。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报告

  卡填写必须完整、规范、字迹清楚,无错项、漏项和逻辑错误,填报人应签名。应尽可能填写工作单位(学校或托幼机构名称),以便于及早发现同一单位(学校或托幼机构)的疫情。肝炎、菌痢、梅毒、淋病必须填写实验室诊断依据。传染病死亡病例,在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时,应同时填写死亡日期。

  ①《传染病报告卡》填卡及时性:传染病病人诊断必须注明具体时间,自传染病诊断至卡片录入不得超过24小时.

  ②《传染病报告卡》填卡完整性: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患者单位、现住址、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含日期、时间,准确到小时)、填卡日期、疾病名称10项为必填项目。现住址的填写,原则是指病人发病时并在诊断传染病的潜伏期内的居住地,不是户藉所在地址,至少须详细填写到乡镇(街道).患者若为学生,患者单位必须填写患者就读的学校或托幼机构名称,详细填写年级、班级;14岁以下儿童必须填写家长姓名、联系电话。符合以上要求的为填写完整卡片,1条未达要求即为不完整。

  ③《传染病报告卡》填卡准确性:凡字迹清楚,无逻辑错误,提供的基本情况准确的卡片判断为准确,否则为不准确;录入计算机的信息与原始报告卡吻合的为录入准确,否则为录入不准确。

  (三)信息安全及疫情保密要求

  医疗机构及其疫情管理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疫情信息报告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发现帐号、密码已泄露或被盗用时,应立即向县疾控中心报告,采取措施,更改密码。

  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故意泄露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未经授权不得发布传染病疫情.五、管理措施(一)认真开展院内传染病报告管理自查工作医疗机构要建立传染病报告管理自查制度,成立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自查小组,成员应包含分管院长、各临床科室主任、疫报人员等。县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自查小组每两个月至少开展一次全院各科室报告情况自查,乡镇级医疗单位及专科医院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自查,自查内容主要包括传染病是否漏报、传染病报告及时率、完整率、准确率、奖惩兑现、规章制度及整改措施落实到位等情况,每次自查都应有记录、参加人员签字,以及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另外,疫报专职人员要定期对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薄进行自查,建立门诊日志电脑管理的医院应每天自查1次;未建立电脑管理的医院每旬至少自查1次;在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薄中已报告的传染病在备注栏标记,注明“已疫报”;同时要认真核对检验、影像科室传染病阳性结果反馈、报告情况。发现传染病

  漏报现象要及时督促临床医生填写报告卡补报,对自查发现的问题做好记录,并将经治医生传染病漏报情况定期汇总统计,报告院领导小组给予惩处。

  (二)严格落实奖罚措施医疗机构要建立完善疫情报告奖罚制度。发现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的,要严格落实处罚措施院内自查中发现法定传染病迟报1例扣绩效工资或罚款50元,漏报1例扣绩效工资或罚款100元;县卫生局督查中发现法定传染病漏报1例扣绩效工资或罚款200元;省、市督查中发现法定传染病漏报1例扣绩效工资或罚款500元;并建议与经济效益、职称晋升评聘分等挂钩。对玩忽职守,违章办事,造成传染病蔓延、流行的科室或个人,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四十条等有关规定依法追究其责任.对按管理要求认真做好疫情报告工作的科室和个人,经医院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阶段考核认可,根据医院有关规定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并将其作为评选先进科室和个人的重要条件之一。(三)定期开展传染病报告管理专业培训与考核医院应定期组织临床医生、新进人员开展关于《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的专业培训,注重培训内容的更新,及时学习卫生部下发有关传染病诊断、报告、防治管理方面的文件,并注意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每次培训完成后要

  及时整理归档培训通知、签到表、培训内容、考核成绩、培训小结等材料备查。

  (四)建立医院内部传染病疫情分析、通报及处理机制预防保健科及疫报人员负责做好本院传染病报告数据的常规分析,分析不同时期医院接诊的主要传染病,并将分析结果在院内及时通报。分析内容应包括病种分析、报告质量分析、各科室报告情况分析、传染病聚集及暴发情况、自查情况、奖惩、存在问题、整改措施等。县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应每月分析1次,乡镇级医疗单位及妇幼保健院等报告传染病较少的专科医院可两个月或一季度分析1次.(五)建立健全检验科、影像科室传染病阳性(异常)结果返回送检医生或科室的反馈机制医疗机构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可操作性强的传染病阳性(异常)检查结果返回送检医生或科室的反馈机制,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反馈机制要求检验科、影像科室的检查登记项目齐全、登记完整,反馈要以反馈记录或临床医生签字为准。

篇四: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的什么制度

  医疗机构传染病实行什么制度六篇

  第一篇:医疗机构传染病实行什么制度幻灯片1

  医疗机构在疾病控制中的职责幻灯片2

  内容1、在传染病预防中的职责2、在疫情控制中的职责3、在医疗救治中的职责4、在疫情报告中的职责5、法律责任幻灯片3事件回顾●2022.3.18河南省民权县手足口病瞒报事件●县人民医院院长、分管院长、急诊科长被撤职。●2022年3月天津市蓟县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党支部书记、院长、副院长、医务科主任、新生儿科主任、新生儿科护士长被撤职。幻灯片4事件回顾

  ●2022年9月福建省三明市麻醉医疗安全事件●院长、分管院长、医务科长被撤职,吊销责任医师《医师执业证书》和暂停执业活动12个月的行政处罚。●2022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一附属医院感染事件院长、分管院长、医务部部长、护理部部长、新生儿科主任、护士长被撤职。·········幻灯片5相关法律法规1、《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12月1日2、《消毒管理办法》2002年7月1日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年5月9日4、《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2006年1月1日5、《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003年10月15日6、《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年9月1日…………幻灯片6在传染病预防中的职责11、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

  2、应当定期对其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

  幻灯片7在传染病预防中的职责2

  3、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4、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以及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

  5、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

  幻灯片8在传染病预防中的职责3

  6、实验室(检验室)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对传染病病原体样本按照规定的措施实行严格监督管理,严防传染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7、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防止因输入血液、使用血液制品引起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幻灯片9在疫情控制中的职责1

  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1、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3.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对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则末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者,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幻灯片10在疫情控制中的职责2

  发现乙类或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幻灯片11在疫情控制中的职责3

  对患甲类传染病、炭疽死亡者,应当将尸体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对患其他传染病死亡者,必要时,应当将尸体处理后火化或者按照规定深埋。

  幻灯片12在医疗救治中的职责1

  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应当符合预防传染病和防止医院感染的要求。

  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

  幻灯片13

  在医疗救治中的职责2●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

  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应当将患者及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幻灯片14在医疗救治中的职责3

  医疗机构开展病人接诊、收治和转运工作,实行重症和普通病人分开管理。

  做好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

  幻灯片15在医疗救治中的职责4

  按照规定对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应当在使用后予以销毁。

  幻灯片16在疫情报告中的职责1

  医疗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

  幻灯片17

  在疫情报告中的职责2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负有传染病疫情报告职责的医疗机构及

  其工作人员,不得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

  幻灯片18在疫情报告中的职责3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公布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公布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疫情信息。

  ●市(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不得擅自向社会公布传染病疫情信息。

  幻灯片19在疫情报告中的职责4

  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包括报告卡和总登记簿的填写、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奖惩制度等。

  2、执行首诊负责制,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

  幻灯片20

  在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职责5●3、建立或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保证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

  ●4、对医生和实习生进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训。

  ●5.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样。

  幻灯片21疫情报告技术要求

  1、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负责填写。

  2、严格门诊日志的填写和传染病报告制度。

  3、《传染病报告卡》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须签名。

  4、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五类。(注意:手足口病病例分类无疑似病例)

  5、《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3年。

  幻灯片22疫情报告时限

  ●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24小时进行网络报告。

  幻灯片23在疾病控制中的法律责任1

  ●医疗机构违反相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子警告;已取得许可证的,可以依法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

  ●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以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幻灯片24在疾病控制中的法律责任2

  1、未按照规定承担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医院感染控制任务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的;

  2、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隐瞒、谎报传染病疫情的;

  幻灯片25在疾病控制中的法律责任3

  3、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未按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转诊的,或者拒绝接受转诊的;

  4、未按照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的;

  幻灯片26在疾病控制中的法律责任4

  5.未按照规定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或者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未予销毁,再次使用的;

  幻灯片27在疾病控制中的法律责任5

  8、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对传染病病原体样本未按照规定进行严格管理,造成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扩散的;

  幻灯片28在疾病控制中的法律责任6

  9、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的;

  10、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导致因输入血液、使用血液制品引起经血液传播疾病发生的。幻灯片29

  谢谢!第二篇:医疗机构传染病实行什么制度传染病管理制度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职责1、负责对全院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每半年对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一次检查,根据最新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

  2、贯彻执行上级指示,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展工作。

  3、制定疫情报告的管理制度、人员职责、报告流程。

  4、协调处理本医院在疫情报告中遇到的特殊问题。

  5、对疫情报告管理各环节进行监督检查。

  6、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部门和个人进行惩处。对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预防保健科工作规范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相关法规,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的有关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和规定。

  2、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条例,建立和健全医院疫情管理和报告制度,组织制定各项疾病预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做好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和报告工作,负责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查重)工作,定期检查、指导和督促各科室做好医院疫情管理工作。

  4、每天分早上和下午两次到科室进行签收传染病疫报卡,并在签收的同时审卡填报内容,保证内容完整;对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以及某些特殊病例可及时对病人进行调查,在不能排除的情况下,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本院领导报告疫情;对于结核病、乙肝等容易多次入院就诊的病人,经过调查,排除一年内重复上报的可能,及时上报。

  5、每月末,查阅全院本月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出院病历、放射科检查结果及检验科检验结果,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6、每月在全院通报上月疫情报告情况(包括疫情动态,迟报、漏报的检查结果,并做出惩罚通告)。

  7、做好全院疫情报告和死亡病例报告工作,接到疫情报告卡和死亡病例报告后后按规定时限通过国家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8、认真做好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的疫情管理和报告的检查工作,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搞好疫情调查工作。

  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1、疫情管理人员定时收集传染病卡片并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卡片或填写不规范的卡片要及时向填写人员查询、核对,准确无误后及时将疫情信息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登记。

  2、对已报告的传染病卡片当诊断变更、死亡或误报时要及时做出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3、定期对已上报的传染病卡片进行查重,对重卡进行剔除。

  4、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

  5、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少见传染病和本地已消除的传染病的报告信息,立即上报院领导和当地疾病控制机构,经疾病控制机构确认后,按照法定时限通过网络报告信息。

  9、疫情管理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账号和密码,密码要一个月更换一次。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给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

  3、报告病种: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5、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

  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

  6、医院各门诊分别建立传染病门诊日志,肠道门诊设立肠道门诊日志,对各类传染病予以详细登记,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住院部临床各科室要建立出入院登记薄,对本科所有入院传染病病人进行详细登记,按照规定及时上报。

  实验室应根据化验结果,对所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患者进行疫情报告。

  7、对报告病人诊断变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发现漏报的传染病,应及时补报。

  8、传染病报告卡应使用钢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字迹清楚。

  9、本院任何人员不得瞒报、漏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

  1、门诊部、住院部、检验科、放射科等有关科室接诊传染病患者时,首先进行登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然后做好处置工作。

  2、疫情管理员每日两次收取传染病报告卡,并对卡片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正。

  4、发现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时,于24个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5、发现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时,应当在24个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6、进行网络直报时,经查错、查重、订正后上报。同时登记在《疫情直报登记本》上备查。

  7、传染病报告卡网络直报后,整理、装订、存档,保留三年。8、每月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情况汇总,报医务处、业务院长。9、遇到特殊情况时,报告业务院长协调解决。疫情报告卡片工作流程(1)管理人员每天两次到相关科室收集传染病卡片↓(2)审核卡片的完整性、准确性↓(3)登记传染病卡片↓(4)录入卡片,进行网络直报↓(5)定期查重卡片及时订正卡片↓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确保报告系统的有效运行,充分发挥网络直报的优势,规范本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提高报告的效率与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工作制度如下:

  1、我院为法定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我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为责任报告人。

  2、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首诊医生负责制。

  3、责任报告人在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例后,根据诊断结果,按照规定时限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发现漏报的应及时补报。

  4、疫情管理人员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如发现上述问题,立即向报告人进行核实、补充或订正,将审核后的传染病报告卡及时录入网络直报系统。

  5、网络直报人员收集到传染病报告卡片后,应该按照规定的时限和程序通过网络直报系统进行实时报告,以便上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对信息进行审核、监测、统计分析和预测、预警。

  6、已报告病例如果诊断发生变更、死亡时,责任报告人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7、疫情管理人员应每月对上月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监测、分析,并上报预防保健科和主管院长。

  10、传染病责任报告人、疫情管理员、网络直报员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的,给予直接责任人及其主管领导行政处分,并给予相当经济处罚。

  11、网络直报人员应保障网络直保系统有关设备和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正常发挥。经常检查直报系统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员工作职责

  1、传染病网络直报人员应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且熟习传染病疫情管理和网络直报业务,具备指导和培训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工作能力。

  2、网络直报人员在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后,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并录入直报系统;每月应对本单位传染病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呈报本单位主管领导并向有关科室通报。

  3、网络直报人员在网络直报之前,需先对本单位填报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

  ①发现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情况时,及时通知报告人核对;对重复报告的卡片进行标注,不再进行网络直报。

  ②发现以下情况时,建议立即对报告信息进一步核实:

  Ⅰ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卫生部规定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Ⅱ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Ⅲ发现同一种急性传染病在同一自然村、街道、集体单位(场所)一日内出现3例及以上,或一周内出现5例及以上。

  4、每周、月、季、年定期开展传染病漏报、迟报检查。认真执行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6、网络直报用户帐号的正式使用密码,一般应在8位以上,并有数字与英文字母组合,每月至少更改一次。网络直报人员未经上级系统管理员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网络直报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并避免在公共场所公开使用网络直报系统。

  7、按时参加县疾控中心召开的疫情例会制度。

  8、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学习传染病有关法规信息和知识。

  9、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岗位责任,由于工作不负责任造成重大影响,按有关法规追究责任。

  传染病疫情自查制度

  1、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督查由“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

  2、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时,在抢救处置患者的同时应及时、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4、预防保健科疫情管理人员每日2次到门诊部及住院部等科室收取传染病报告卡,并在登记本上签字。

  5、疫情管理人员须将传染病报告卡和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登记,汇总定期报院领导小组。

  6、院领导小组组织院内自查传染病漏报外,配合区防疫站进行漏报抽查。并将检查结果报主管院长,必要时通报全院。

  7、疫情管理人员应每周、月、季、年定期开展传染病漏报、迟报检查。

  8、院领导小组根据各科的漏报和传染病报告卡,以及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按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处置。

  传染病漏报检查制度

  为了加强传染病疫情管理,杜绝漏报,迟报现象发生,制定本制度。

  1、门诊医生要认真填写门诊日志,住院部各科室要认真填写病人出入院登记。

  2、各科室必须建立传染病报告登记本,根据疫情报告时限及时填卡上报,各科室主任负责本科室的自查管理工作。

  3、医务科、预防保健科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督导检查工作。

  4、预防保健科必须根据规范要求每日2次及时深入科室收集传染病报告卡,及时进行网络直报,并负责检查传染病报告,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责令改正。

  5、预防保健科必须对检查情况进行每周一次小结,每月一次总结,每季度汇总一次,年终进行全面检查。对发现漏报者必须上报院部,根据规定给予处罚。

  6、医务处负责检查各临床科室、预防保健科的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预防保健科要深入各科室开展督导工作,要求检查和督导有记录、有结果、有汇报。检查和督导每月一次。

  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责任追究制度

  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使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真正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医院传染病报告质量,制定本制度。

  1、我院传染病防治管理实施医院、科室、责任人三级管理制度,院部有一名主管院长负责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

  2、根据传染病报告程序落实疫情报告责任,各科室必须

  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根据规定认真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不得漏报、迟报、谎报、瞒报。

  3、医务科、感染性疾病科负责监督检查传染病疫报工作,实施每周小结,每月有总结。

  4、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必须责令及时更正并根据情况实施处罚。

  5、凡漏报、迟报,未造成传染病疫情播散、暴发、流行者给予50元处罚,情节严重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处理,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6、对工作督导不力,检查不及时造成漏报不能及时发现者,对责任科室(医务科、感染性疾病科)及责任人给予100元罚款处理。

  7、对累计漏报、迟报超过3例者,扣除责任人当月工资、资金,并通报全员,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8、全年发现传染病漏报超过5例者,扣除主管院长及医务科责任人年终资金,并给予警告处分。

  9、责任报告人、疫情管理人员、网络直报人员由于工作不负责任,出现重大传染病误报事故,扣除3个月工资、全年奖金,全院通报批评,给予记过处分;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者,按下岗处理,违反法规者依法处理。

  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

  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促进传染病的疫情报告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1、按照医院、科室、责任人三级管理制度落实奖惩制度。

  2、全年度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先进科室给予300元年终奖励,科主任50元奖励。

  3、根据传染病检查上报情况对工作突出的先进个人给予年终100元奖励。

  4、对发现传染病未能及时填卡上报或漏报者根据情节,依据院部指定的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处理:

  ⑴凡漏报、迟报,未造成传染病疫情播散、暴发、流行者给予50元处罚,情节严重者,造成疫情播散,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处理。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⑵对工作督导不力,检查不及时造成漏报不能及时发现者,对责任科室(医务科、保健科)及责任人给予100元罚款处理。

  ⑶对累计漏报、迟报超过3例者,扣除责任人当月工资、资金,并通报全员,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⑷全年发现传染病漏报超过5例者,扣除主管院长及医务科责任人年终奖金,并给予警告处分。

  5、凡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未能及时上报传染病疫情,造成传染病暴发、流行且后果严重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处理。

  重大传染病误报责任追究制度1、重大传染病包括三类16种法定传染病:⑴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鼠疫、霍乱;SARS、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⑵已经基本消灭的疾病:白喉、丝虫病、脊髓灰质炎;⑶罕见的疾病:狂犬病、登革热、炭疽(除肺炭疽)、新生儿破伤风、钩端螺旋体病、麻风病、黑热病、包虫病。3、责任报告人未按规定程序直接填写重大传染病病例报告卡者,扣除当月工资和奖金,在全院进行通报批评。4、疫情管理人员没有按照程序接收重大传染病病例报告卡者,扣除3个月工资和奖金,在全院进行通报批评。5、网络直报人员没有按照程序,直接在网络直报系统报告重大传染病病例者,扣除3个月工资、全年奖金,全院通报批评,给予记过处分;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者,按下岗处理,违反法规者依法处理。传染病法规知识培训制度1、疫情管理人员、网络直报人员和有关院科领导要积极参加各种有关传染病知识培训,全面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及其规章制度。

  2、对全院医务人员每年进行两次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3、新入院的医生和实习生必须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4、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管理条例、卫生部37号令、传染病监测信息工作指南、传染病诊断标准等。5、疫情管理人员和网络直报人员必须接受上级疾控部门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6、拒绝参加培训者按有关制度处置。医院门诊日志登记规范1、门诊部各科室要建立门诊日志,详细登记接诊病人。2、门诊日志要按照日志规定的项目填写详细、齐全,内容要保证真实可靠。3、对门诊日志上登记需上报的传染病要做出明显标志,疫情上报后,医院疫情管理人员要加盖“疫情已报”章。4、对疑似传染病和确诊的传染病病例,要登记其具体内容(如:姓名、性别、年龄、发病日期、诊断日期、工作单位、家庭详细住址等),14岁以下儿童要登记家长姓名及病人其所在学校、班级等内容。5、要经常核查所登记的门诊日志,发现问题及时补充、改正。门诊医生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1、门诊医生发现传染病疑似和确诊病例时,要在门诊日志上认真登记,填写内容必须真实、准确、详细(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详

  细地址、发病日期、诊断日期、14岁以下儿童家长姓名等)。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员接到报告卡后,要在门诊日志相应位置加盖“疫情已报”章。

  2、门诊部各科室负责人要每周核查门诊日志,对漏报和误报的传染病要及时补报和订正传染病报告卡。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员每月要认真检查一次门诊日志,避免漏报和错报现象的发生。

  3、对传染病疑似或确诊病人,门诊医生要询问病人流行病学史,疑似病人确诊后,要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订正卡上报防保科。

  4、要做好门诊日志的收集和保管工作,以备后查。

  5、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如果漏报1例传染病,处罚当班医生人民币50元,造成重大影响按有关法规依法处理。

  住院病人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1、住院部医生对入院病例应认真填写出入院登记且各项内容填写完整。需报告的传染病要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内容要真实、详细,同时将填写好的传染病报告卡上报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员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后,要在出入院登记本的相应位置加盖“疫情已报”章。

  2、定期核查出入院登记本,对漏报和误报的传染病要及时给予补报和订正,订正后的传染病报告卡要及时上报防保科。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员每月要认真检查一次出入院登记本,避免漏报和错报现象发生。

  3、疑似病人确诊后要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报防保科。

  4、病人出院时,如果与入院诊断病名不符,需订正的传染病要及时填写订正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防保科。

  5、要保管好出入院登记本,以备后查。

  6、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如果漏报1例传染病,处罚当班医生人民币50元,造成重大影响按有关法规依法处理。

  检验科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1、检验科所有工作人员均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人,发现甲、乙、丙类传染病病例,都有责任和义务进行报告。

  2、发现传染病病例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3、检验标本的检测结果为阳性或超过国家标准或超过正常值范围等,能够确定为传染病者,检测结果必须有专人保管。或者由检验科指派专人每日分两次将检测结果分送开具化验单的医生,或者由检验科指定专人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4、对传染病阳性检测结果要用传染病登记本专门登记。

  传染病病例登记和转诊制度

  1、门诊日志和登记本,包括门(急)诊、检验科、放射科等,对传染病病例,要详细记录就诊病人的基本情况,项目齐全,书写规范,14岁以下儿童必须注明家长姓名。初诊病人,注明“传染病卡已报”,复诊病人注明“复诊”字样,首诊发现传染病人立即转传染科门诊或当地传染病医院。

  2、临床科室、检验科、放射科等必须建立传染病登记本,记录项目和内容与门诊日志及出入院登记本相一致,且在一定时间段内,二者人数相符合。3、预防保健科应建立全院传染病登记本,对各科室报告的传染病病例信息,详细登记,并定期进行汇总分析。

  4、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转到本院的传染科或当地传染病专科医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制度

  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现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1、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各部门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的应急工作原则,建立应急管理网络,并行使相应的权力和职责,各级有关科室和相关人员应通力合作,保证各项应急工作的顺利执行。加强法制观念,依法应对突发事件。一旦突发事件发生,立即启动应急系统。2、各有关部门应首先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合格的通讯设备、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物品等物资的调配和储备,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服从卫生主管部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3、医务处在院长的领导下要组织相关科室,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负责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搜索密切接触者、追踪传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进行疫点消毒及其技术指导。

  8、发现人畜共患传染病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农、林部门应当互相通报疫情。

  9、发现瞒报、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不报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或传染病疫情的,拒绝接诊病人的,拒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调度

  的对其主要领导、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造成疫情播散或事态恶化等严重后果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1、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2、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3、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4、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5、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肠道门诊工作制度

  1、每年5月至10月开设腹泻病门诊,要求专人、专室、专设备,24小时值班。

  2、严格执行各项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消毒隔离制度。

  3、腹泻病门诊只准接诊腹泻病人,不得接诊其他病人。

  4、做好腹泻病人的就诊专册登记,需抢救治疗及留床观察病人另做详细病历记录。

  5、做好腹泻病人监测与统计工作,做到“逢泻必检、逢疫必报”。6、对中、重型腹泻病人应在门诊积极抢救治疗或留床观察。7、对漏报、瞒报、缓报疫情的,依法追究个人责任。市消毒隔离工作制度1、医务人员工作时间应衣帽整洁。操作时必须戴工作帽和口罩,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2、使用合格的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3、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4、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缸、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志。5、传染病人应进行预检分诊,按常规隔离。疑似传染病人应在观察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6、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物品定期消毒。传染病人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应对病人的单元进行终末消毒。

  7、传染病人要按病种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

  8、供应室必须将无菌与清洁、污染物品分开存放。严格按照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并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

  第三篇:医疗机构传染病实行什么制度传染病管理制度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职责1、负责对全院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每半年对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一次检查,根据最新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2、贯彻执行上级指示,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展工作。3、制定疫情报告的管理制度、人员职责、报告流程。4、协调处理本医院在疫情报告中遇到的特殊问题。5、对疫情报告管理各环节进行监督检查。

  6、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部门和个人进行惩处。对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预防保健科工作规范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相关法规,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的有关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和规定。

  2、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条例,建立和健全医院疫情管理和报告制度,组织制定各项疾病预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做好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和报告工作,负责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查重)工作,定期检查、指导和督促各科室做好医院疫情管理工作。

  4、每天分早上和下午两次到科室进行签收传染病疫报卡,并在签收的同时审卡填报内容,保证内容完整;对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以及某些特殊病例可及时对病人进行调查,在不能排除的情况下,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本院领导报告疫情;对于结核病、乙肝等容易多次入院就诊的病人,经过调查,排除一年内重复上报的可能,及时上报。

  5、每月末,查阅全院本月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出院病历、放射科检查结果及检验科检验结果,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6、每月在全院通报上月疫情报告情况(包括疫情动态,迟报、漏报的检查结果,并做出惩罚通告)。

  7、做好全院疫情报告和死亡病例报告工作,接到疫情报告卡和死亡病例报告后后按规定时限通过国家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8、认真做好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的疫情管理和报告的检查工作,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搞好疫情调查工作。

  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1、疫情管理人员定时收集传染病卡片并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卡片或填写不规范的卡片要及时向填写人员查询、核对,准确无误后及时将疫情信息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登记。

  2、对已报告的传染病卡片当诊断变更、死亡或误报时要及时做出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3、定期对已上报的传染病卡片进行查重,对重卡进行剔除。

  4、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

  5、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少见传染病和本地已消除的传染病的报告信息,立即上报院领导和当地疾病控制机构,经疾病控制机构确认后,按照法定时限通过网络报告信息。

  9、疫情管理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账号和密码,密码要一个月更换一次。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给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

  3、报告病种: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5、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

  6、医院各门诊分别建立传染病门诊日志,肠道门诊设立肠道门诊日志,对各类传染病予以详细登记,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住院部临床各科室要建立出入院登记薄,对本科所有入院传染病病人进行详细登记,按照规定及时上报。

  实验室应根据化验结果,对所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患者进行疫情报告。

  7、对报告病人诊断变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发现漏报的传染病,应及时补报。

  8、传染病报告卡应使用钢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字迹清楚。

  9、本院任何人员不得瞒报、漏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1、门诊部、住院部、检验科、放射科等有关科室接诊传染病患者时,首先进行登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然后做好处置工作。2、疫情管理员每日两次收取传染病报告卡,并对卡片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正。4、发现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时,于24个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5、发现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时,应当在24个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6、进行网络直报时,经查错、查重、订正后上报。同时登记在《疫情直报登记本》上备查。7、传染病报告卡网络直报后,整理、装订、存档,保留三年。8、每月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情况汇总,报医务处、业务院长。

  9、遇到特殊情况时,报告业务院长协调解决。疫情报告卡片工作流程(1)管理人员每天两次到相关科室收集传染病卡片↓(2)审核卡片的完整性、准确性↓(3)登记传染病卡片↓(4)录入卡片,进行网络直报↓(5)定期查重卡片及时订正卡片↓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确保报告系统的有效运行,充分发挥网络直报的优势,规范本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提高报告的效率与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工作制度如下:

  1、我院为法定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我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为责任报告人。

  2、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首诊医生负责制。

  3、责任报告人在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例后,根据诊断结果,按照规定时限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发现漏报的应及时补报。

  4、疫情管理人员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如发现上述问题,立即向报告人进行核实、补充或订正,将审核后的传染病报告卡及时录入网络直报系统。

  5、网络直报人员收集到传染病报告卡片后,应该按照规定的时限和程序通过网络直报系统进行实时报告,以便上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对信息进行审核、监测、统计分析和预测、预警。

  6、已报告病例如果诊断发生变更、死亡时,责任报告人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7、疫情管理人员应每月对上月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监测、分析,并上报预防保健科和主管院长。

  10、传染病责任报告人、疫情管理员、网络直报员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的,给予直接责任人及其主管领导行政处分,并给予相当经济处罚。

  11、网络直报人员应保障网络直保系统有关设备和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正常发挥。经常检查直报系统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员工作职责

  1、传染病网络直报人员应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且熟习传染病疫情管理和网络直报业务,具备指导和培训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工作能力。

  2、网络直报人员在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后,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并录入直报系统;每月应对本单位传染病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呈报本单位主管领导并向有关科室通报。

  3、网络直报人员在网络直报之前,需先对本单位填报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

  ①发现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情况时,及时通知报告人核对;对重复报告的卡片进行标注,不再进行网络直报。

  ②发现以下情况时,建议立即对报告信息进一步核实:

  Ⅰ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卫生部规定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Ⅱ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Ⅲ发现同一种急性传染病在同一自然村、街道、集体单位(场所)一日内出现3例及以上,或一周内出现5例及以上。

  4、每周、月、季、年定期开展传染病漏报、迟报检查。认真执行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6、网络直报用户帐号的正式使用密码,一般应在8位以上,并有数字与英文字母组合,每月至少更改一次。网络直报人员未经上级系统管理

  员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网络直报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并避免在公共场所公开使用网络直报系统。

  7、按时参加县疾控中心召开的疫情例会制度。8、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学习传染病有关法规信息和知识。9、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岗位责任,由于工作不负责任造成重大影响,按有关法规追究责任。传染病疫情自查制度1、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督查由“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2、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时,在抢救处置患者的同时应及时、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4、预防保健科疫情管理人员每日2次到门诊部及住院部等科室收取传染病报告卡,并在登记本上签字。5、疫情管理人员须将传染病报告卡和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登记,汇总定期报院领导小组。6、院领导小组组织院内自查传染病漏报外,配合区防疫站进行漏报抽查。并将检查结果报主管院长,必要时通报全院。7、疫情管理人员应每周、月、季、年定期开展传染病漏报、迟报检查。8、院领导小组根据各科的漏报和传染病报告卡,以及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按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处置。传染病漏报检查制度

  为了加强传染病疫情管理,杜绝漏报,迟报现象发生,制定本制度。

  1、门诊医生要认真填写门诊日志,住院部各科室要认真填写病人出入院登记。

  2、各科室必须建立传染病报告登记本,根据疫情报告时限及时填卡上报,各科室主任负责本科室的自查管理工作。

  3、医务科、预防保健科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督导检查工作。

  4、预防保健科必须根据规范要求每日2次及时深入科室收集传染病报告卡,及时进行网络直报,并负责检查传染病报告,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责令改正。

  5、预防保健科必须对检查情况进行每周一次小结,每月一次总结,每季度汇总一次,年终进行全面检查。对发现漏报者必须上报院部,根据规定给予处罚。

  6、医务处负责检查各临床科室、预防保健科的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预防保健科要深入各科室开展督导工作,要求检查和督导有记录、有结果、有汇报。检查和督导每月一次。

  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责任追究制度

  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使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真正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医院传染病报告质量,制定本制度。

  1、我院传染病防治管理实施医院、科室、责任人三级管理制度,院部有一名主管院长负责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

  2、根据传染病报告程序落实疫情报告责任,各科室必须

  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根据规定认真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不得漏报、迟报、谎报、瞒报。

  3、医务科、感染性疾病科负责监督检查传染病疫报工作,实施每周小结,每月有总结。

  4、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必须责令及时更正并根据情况实施处罚。

  5、凡漏报、迟报,未造成传染病疫情播散、暴发、流行者给予50元处罚,情节严重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处理,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6、对工作督导不力,检查不及时造成漏报不能及时发现者,对责任科室(医务科、感染性疾病科)及责任人给予100元罚款处理。

  7、对累计漏报、迟报超过3例者,扣除责任人当月工资、资金,并通报全员,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8、全年发现传染病漏报超过5例者,扣除主管院长及医务科责任人年终资金,并给予警告处分。

  9、责任报告人、疫情管理人员、网络直报人员由于工作不负责任,出现重大传染病误报事故,扣除3个月工资、全年奖金,全院通报批评,给予记过处分;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者,按下岗处理,违反法规者依法处理。

  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

  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促进传染病的疫情报告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1、按照医院、科室、责任人三级管理制度落实奖惩制度。

  2、全年度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先进科室给予300元年终奖励,科主任50元奖励。

  3、根据传染病检查上报情况对工作突出的先进个人给予年终100元奖励。

  4、对发现传染病未能及时填卡上报或漏报者根据情节,依据院部指定的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处理:

  ⑴凡漏报、迟报,未造成传染病疫情播散、暴发、流行者给予50元处罚,情节严重者,造成疫情播散,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处理。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⑵对工作督导不力,检查不及时造成漏报不能及时发现者,对责任科室(医务科、保健科)及责任人给予100元罚款处理。

  ⑶对累计漏报、迟报超过3例者,扣除责任人当月工资、资金,并通报全员,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⑷全年发现传染病漏报超过5例者,扣除主管院长及医务科责任人年终奖金,并给予警告处分。

  5、凡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未能及时上报传染病疫情,造成传染病暴发、流行且后果严重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处理。

  重大传染病误报责任追究制度

  1、重大传染病包括三类16种法定传染病:

  ⑴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鼠疫、霍乱;SARS、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

  ⑵已经基本消灭的疾病:白喉、丝虫病、脊髓灰质炎;⑶罕见的疾病:狂犬病、登革热、炭疽(除肺炭疽)、新生儿破伤风、钩端螺旋体病、麻风病、黑热病、包虫病。3、责任报告人未按规定程序直接填写重大传染病病例报告卡者,扣除当月工资和奖金,在全院进行通报批评。4、疫情管理人员没有按照程序接收重大传染病病例报告卡者,扣除3个月工资和奖金,在全院进行通报批评。5、网络直报人员没有按照程序,直接在网络直报系统报告重大传染病病例者,扣除3个月工资、全年奖金,全院通报批评,给予记过处分;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者,按下岗处理,违反法规者依法处理。传染病法规知识培训制度1、疫情管理人员、网络直报人员和有关院科领导要积极参加各种有关传染病知识培训,全面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及其规章制度。2、对全院医务人员每年进行两次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3、新入院的医生和实习生必须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4、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管理条例、卫生部37号令、传染病监测信息工作指南、传染病诊断标准等。5、疫情管理人员和网络直报人员必须接受上级疾控部门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6、拒绝参加培训者按有关制度处置。

  医院门诊日志登记规范

  1、门诊部各科室要建立门诊日志,详细登记接诊病人。

  2、门诊日志要按照日志规定的项目填写详细、齐全,内容要保证真实可靠。

  3、对门诊日志上登记需上报的传染病要做出明显标志,疫情上报后,医院疫情管理人员要加盖“疫情已报”章。

  4、对疑似传染病和确诊的传染病病例,要登记其具体内容(如:姓名、性别、年龄、发病日期、诊断日期、工作单位、家庭详细住址等),14岁以下儿童要登记家长姓名及病人其所在学校、班级等内容。

  5、要经常核查所登记的门诊日志,发现问题及时补充、改正。

  门诊医生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1、门诊医生发现传染病疑似和确诊病例时,要在门诊日志上认真登记,填写内容必须真实、准确、详细(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详细地址、发病日期、诊断日期、14岁以下儿童家长姓名等)。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员接到报告卡后,要在门诊日志相应位置加盖“疫情已报”章。

  2、门诊部各科室负责人要每周核查门诊日志,对漏报和误报的传染病要及时补报和订正传染病报告卡。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员每月要认真检查一次门诊日志,避免漏报和错报现象的发生。

  3、对传染病疑似或确诊病人,门诊医生要询问病人流行病学史,疑似病人确诊后,要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订正卡上报防保科。

  4、要做好门诊日志的收集和保管工作,以备后查。

  5、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如果漏报1例传染病,处罚当班医生人民币50元,造成重大影响按有关法规依法处理。

  住院病人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1、住院部医生对入院病例应认真填写出入院登记且各项内容填写完整。需报告的传染病要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内容要真实、详细,同时将填写好的传染病报告卡上报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员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后,要在出入院登记本的相应位置加盖“疫情已报”章。

  2、定期核查出入院登记本,对漏报和误报的传染病要及时给予补报和订正,订正后的传染病报告卡要及时上报防保科。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员每月要认真检查一次出入院登记本,避免漏报和错报现象发生。

  3、疑似病人确诊后要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报防保科。

  4、病人出院时,如果与入院诊断病名不符,需订正的传染病要及时填写订正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防保科。

  5、要保管好出入院登记本,以备后查。

  6、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如果漏报1例传染病,处罚当班医生人民币50元,造成重大影响按有关法规依法处理。

  检验科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1、检验科所有工作人员均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人,发现甲、乙、丙类传染病病例,都有责任和义务进行报告。

  2、发现传染病病例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3、检验标本的检测结果为阳性或超过国家标准或超过正常值范围等,能够确定为传染病者,检测结果必须有专人保管。或者由检验科指派专人每日分两次将检测结果分送开具化验单的医生,或者由检验科指定专人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4、对传染病阳性检测结果要用传染病登记本专门登记。

  5、传染病报告卡按要求逐项填写,不得有漏项、缺项和逻辑错误。卡片填好后报送预防保健科或由疫情管理人员收取。

  8、检查发现漏报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传染病病例登记和转诊制度

  1、门诊日志和登记本,包括门(急)诊、检验科、放射科等,对传染病病例,要详细记录就诊病人的基本情况,项目齐全,书写规范,14岁以下儿童必须注明家长姓名。初诊病人,注明“传染病卡已报”,复诊病人注明“复诊”字样,首诊发现传染病人立即转传染科门诊或当地传染病医院。

  2、临床科室、检验科、放射科等必须建立传染病登记本,记录项目和内容与门诊日志及出入院登记本相一致,且在一定时间段内,二者人数相符合。

  3、预防保健科应建立全院传染病登记本,对各科室报告的传染病病例信息,详细登记,并定期进行汇总分析。

  4、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转到本院的传染科或当地传染病专科医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制度

  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现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1、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各部门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的应急工作原则,建立应急管理网络,并行使相应的权力和职责,各级有关科室和相关人员应通力合作,保证各项应急工作的顺利执行。加强法制观念,依法应对突发事件。一旦突发事件发生,立即启动应急系统。

  2、各有关部门应首先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合格的通讯设备、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物品等物资的调配和储备,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服从卫生主管部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3、医务处在院长的领导下要组织相关科室,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负责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搜索密切接触者、追踪传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进行疫点消毒及其技术指导。

  5、医院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进行接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有权要求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的病人、疑似病人和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在采取医学措施时予以配合。拒绝配合的,报公安机关依法协助强制执行,并配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入突发事件现场进行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

  6、对传染病要按《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的法律法律要求,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医院感染控制等各项制度和措施,做好人员防护,防止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发生,做好污物、污水的无害化处理。

  7、医院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任务,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并定期对医生和实习生进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训。

  8、发现人畜共患传染病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农、林部门应当互相通报疫情。

  9、发现瞒报、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不报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或传染病疫情的,拒绝接诊病人的,拒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调度的对其主要领导、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造成疫情播散或事态恶化等严重后果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1、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2、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3、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4、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5、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肠道门诊工作制度1、每年5月至10月开设腹泻病门诊,要求专人、专室、专设备,24小时值班。2、严格执行各项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消毒隔离制度。3、腹泻病门诊只准接诊腹泻病人,不得接诊其他病人。4、做好腹泻病人的就诊专册登记,需抢救治疗及留床观察病人另做详细病历记录。5、做好腹泻病人监测与统计工作,做到“逢泻必检、逢疫必报”。6、对中、重型腹泻病人应在门诊积极抢救治疗或留床观察。7、对漏报、瞒报、缓报疫情的,依法追究个人责任。市消毒隔离工作制度1、医务人员工作时间应衣帽整洁。操作时必须戴工作帽和口罩,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2、使用合格的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3、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4、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缸、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5、传染病人应进行预检分诊,按常规隔离。疑似传染病人应在观察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6、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物品定期消毒。传染病人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应对病人的单元进行终末消毒。

  7、传染病人要按病种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

  8、供应室必须将无菌与清洁、污染物品分开存放。严格按照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并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

  第四篇:医疗机构传染病实行什么制度

  为规范本单位疫情报告工作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疫情报告管理

  1、单位法定代表人为单位疫情报告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单位疫情报告工作的管理。

  2、医院内科、统计科为单位疫情报告管理责任部门,其部门负责人为管理责任人,负责对本单位发现的传染病病例信息收集、按规定向主管部门报告传染病病例信息、对科室的疫情报告情况实施监督和对本单位疫情信息进行管理等职责。疫情报告管理责任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疫情报告工作。

  3、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负责按规定报告发现的传染病病例信息。

  二、疫情报告范围

  疫情报告范围包括以下甲、乙、丙三类37+2种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

  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甲型H1N1流感按乙类传染病管理。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手足口病按丙类传染病管理。

  三、疫情报告程序

  1、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发现初次诊断或疑似诊断的疫情报告范围内的传染病病例时,要立即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并在下班前将填写完整的《传染病报告卡》报送单位疫情报告管理责任部门。

  2、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发现初次诊断的甲类传染病病例或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病例、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例时,要立即将填写完整的《传染病报告卡》报送单位疫情报告管理责任部门。

  3、单位疫情报告管理责任部门接到临床医护人员上报的《传染病报告卡》后,要及时进行核实,并按传染病登记本(表)所列项目,将相关信息按垦区、地方(按户口所在地区分)病例分别进行详细登记。

  经所在地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实后,要在2小时以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接到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病原携带者的《传染病报告卡》并经初步核实后,要在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接到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的《传染病报告卡》并经初步核实后,要在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5、单位疫情报告管理责任部门进行传染病信息网络报告时,除将全部传染病病例信息通过国家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向地方进行报告外,还需将户口在垦区的传染病病例信息通过垦区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向垦区进行报告。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因故不能使用时,要在规定时间向所在地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送《传染病报告卡》。

  三、疫情报告要求

  1、疫情报告责任人员要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熟练掌握传染病诊断、报告、隔离消毒及疫情处理的程序,切实增强传染病疫情报告意识。

  2、单位疫情报告管理责任部门要开展疫情报告监测工作,对临床有关科室的门诊日志和住院登记定期开展疫情搜查,发现漏报的传

  染病病例,要及时进行补报。

  3、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已经报告的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的诊断有改变或病人死亡时,要及时进行订正或死亡报告。

  4、任何部门和个人对发现的传染病疫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5、医护人员未经所在地垦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不得将就诊的淋病、梅毒、麻风病、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原携带者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和个人病史公开。

  6、单位疫情报告管理责任部门要妥善保存《传染病报告卡》和《传染病登记本》。《传染病报告卡》保存时间不少于3年,《传染病登记本》保存时间不少于10年。

  第五篇:医疗机构传染病实行什么制度

  医疗机构内传染病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涵义

  是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依法依规开展本机构内传染病相关感染防控活动的规范性要求。

  二、基本要求。

  1.诊疗区域空间布局、设备设施和诊疗流程等符合传染病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要求。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建筑设计和诊疗流程符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医院感染的要求。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及相关工作要求,做好本机构内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预防和控制工作,包括但不限于诊疗活动中与传染病医院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等相关工作,建立并落实相应的制度和流程。

  2.院感/预防保健科专职人员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及相关工作要求,做好本机构内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预防和控制工作,包括但不限于诊疗活动中与传染病医院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等相关工作,建立并落实相应的制度和流程

  3.门急诊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要求,重点询问和关注就诊者发热、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皮肤损害等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史,并了解就诊者症状出现以来的就医、用药情况。对传染病或者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不具备相应的隔离救治能力时,应按规定将患者转至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4.根据传染病传播途径的特点,对就诊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采取接触、飞沫、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等针对性防控措施,并做好疫点管理,对接诊患者使用过的候诊室、诊断室、检查室、病区及车辆及时进行终末消毒,防止传染病传播;并按要求做好医疗废物的处理工作。

  5.为从事传染病诊疗工作的医务人员提供数量充足且符合规范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但不限于医用防护口罩、外科口罩、隔离衣、防护服、护目镜、防护面屏和手套等,并指导、监督其正确选择和使用。

  6、每年至少一次对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控和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传染病诊疗救治和防控能力。

  7、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传染病防控相关制度和要求,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第六篇:医疗机构传染病实行什么制度传染病管理制度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职责1、负责对全院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每半年对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一次检查,根据最新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2、贯彻执行上级指示,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展工作。

  3、制定疫情报告的管理制度、人员职责、报告流程。

  4、协调处理本医院在疫情报告中遇到的特殊问题。

  5、对疫情报告管理各环节进行监督检查。

  6、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部门和个人进行惩处。对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预防保健科工作规范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相关法规,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的有关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和规定。

  2、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条例,建立和健全医院疫情管理和报告制度,组织制定各项疾病预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做好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和报告工作,负责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查重)工作,定期检查、指导和督促各科室做好医院疫情管理工作。

  4、每天分早上和下午两次到科室进行签收传染病疫报卡,并在签收的同时审卡填报内容,保证内容完整;对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以及某些特殊病例可及时对病人进行调查,在不能排除的情况下,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本院领导报告疫情;对于结核病、乙肝等容易多次入院就诊的病人,经过调查,排除一年内重复上报的可能,及时上报。

  5、每月末,查阅全院本月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出院病历、放射科检查结果及检验科检验结果,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6、每月在全院通报上月疫情报告情况(包括疫情动态,迟报、漏报的检查结果,并做出惩罚通告)。

  7、做好全院疫情报告和死亡病例报告工作,接到疫情报告卡和死亡病例报告后后按规定时限通过国家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8、认真做好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的疫情管理和报告的检查工作,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搞好疫情调查工作。

  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1、疫情管理人员定时收集传染病卡片并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卡片或填写不规范的卡片要及时向填写人员查询、核对,准确无误后及时将疫情信息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登记。

  2、对已报告的传染病卡片当诊断变更、死亡或误报时要及时做出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3、定期对已上报的传染病卡片进行查重,对重卡进行剔除。

  4、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

  5、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少见传染病和本地已消除的传染病的报告信息,立即上报院领导和当地疾病控制机构,经疾病控制机构确认后,按照法定时限通过网络报告信息。

  9、疫情管理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账号和密码,密码要一个月更换一次。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给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

  3、报告病种: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5、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

  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

  6、医院各门诊分别建立传染病门诊日志,肠道门诊设立肠道门诊日志,对各类传染病予以详细登记,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住院部临床各科室要建立出入院登记薄,对本科所有入院传染病病人进行详细登记,按照规定及时上报。

  实验室应根据化验结果,对所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患者进行疫情报告。

  7、对报告病人诊断变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发现漏报的传染病,应及时补报。

  8、传染病报告卡应使用钢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字迹清楚。

  9、本院任何人员不得瞒报、漏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

  1、门诊部、住院部、检验科、放射科等有关科室接诊传染病患者时,首先进行登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然后做好处置工作。

  2、疫情管理员每日两次收取传染病报告卡,并对卡片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正。

  4、发现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时,于24个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5、发现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时,应当在24个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6、进行网络直报时,经查错、查重、订正后上报。同时登记在《疫情直报登记本》上备查。

  7、传染病报告卡网络直报后,整理、装订、存档,保留三年。8、每月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情况汇总,报医务处、业务院长。9、遇到特殊情况时,报告业务院长协调解决。疫情报告卡片工作流程(1)管理人员每天两次到相关科室收集传染病卡片↓(2)审核卡片的完整性、准确性↓(3)登记传染病卡片↓(4)录入卡片,进行网络直报↓(5)定期查重卡片及时订正卡片↓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确保报告系统的有效运行,充分发挥网络直报的优势,规范本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提高报告的效率与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工作制度如下:

  1、我院为法定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我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为责任报告人。

  2、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首诊医生负责制。

  3、责任报告人在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例后,根据诊断结果,按照规定时限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发现漏报的应及时补报。

  4、疫情管理人员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如发现上述问题,立即向报告人进行核实、补充或订正,将审核后的传染病报告卡及时录入网络直报系统。

  5、网络直报人员收集到传染病报告卡片后,应该按照规定的时限和程序通过网络直报系统进行实时报告,以便上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对信息进行审核、监测、统计分析和预测、预警。

  6、已报告病例如果诊断发生变更、死亡时,责任报告人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7、疫情管理人员应每月对上月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监测、分析,并上报预防保健科和主管院长。

  10、传染病责任报告人、疫情管理员、网络直报员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的,给予直接责任人及其主管领导行政处分,并给予相当经济处罚。

  11、网络直报人员应保障网络直保系统有关设备和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正常发挥。经常检查直报系统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员工作职责

  1、传染病网络直报人员应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且熟习传染病疫情管理和网络直报业务,具备指导和培训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工作能力。

  2、网络直报人员在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后,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并录入直报系统;每月应对本单位传染病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呈报本单位主管领导并向有关科室通报。

  3、网络直报人员在网络直报之前,需先对本单位填报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

  ①发现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情况时,及时通知报告人核对;对重复报告的卡片进行标注,不再进行网络直报。

  ②发现以下情况时,建议立即对报告信息进一步核实:

  Ⅰ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卫生部规定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Ⅱ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Ⅲ发现同一种急性传染病在同一自然村、街道、集体单位(场所)一日内出现3例及以上,或一周内出现5例及以上。

  4、每周、月、季、年定期开展传染病漏报、迟报检查。认真执行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6、网络直报用户帐号的正式使用密码,一般应在8位以上,并有数字与英文字母组合,每月至少更改一次。网络直报人员未经上级系统管理员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网络直报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并避免在公共场所公开使用网络直报系统。

  7、按时参加县疾控中心召开的疫情例会制度。8、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学习传染病有关法规信息和知识。9、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岗位责任,由于工作不负责任造成重大影响,按有关法规追究责任。传染病疫情自查制度1、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督查由“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2、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时,在抢救处置患者的同时应及时、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4、预防保健科疫情管理人员每日2次到门诊部及住院部等科室收取传染病报告卡,并在登记本上签字。5、疫情管理人员须将传染病报告卡和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登记,汇总定期报院领导小组。

  6、院领导小组组织院内自查传染病漏报外,配合区防疫站进行漏报抽查。并将检查结果报主管院长,必要时通报全院。

  7、疫情管理人员应每周、月、季、年定期开展传染病漏报、迟报检查。

  8、院领导小组根据各科的漏报和传染病报告卡,以及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按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处置。

  传染病漏报检查制度

  为了加强传染病疫情管理,杜绝漏报,迟报现象发生,制定本制度。

  1、门诊医生要认真填写门诊日志,住院部各科室要认真填写病人出入院登记。

  2、各科室必须建立传染病报告登记本,根据疫情报告时限及时填卡上报,各科室主任负责本科室的自查管理工作。

  3、医务科、预防保健科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督导检查工作。

  4、预防保健科必须根据规范要求每日2次及时深入科室收集传染病报告卡,及时进行网络直报,并负责检查传染病报告,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责令改正。

  5、预防保健科必须对检查情况进行每周一次小结,每月一次总结,每季度汇总一次,年终进行全面检查。对发现漏报者必须上报院部,根据规定给予处罚。

  6、医务处负责检查各临床科室、预防保健科的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预防保健科要深入各科室开展督导工作,要求检查和督导有记录、有结果、有汇报。检查和督导每月一次。

  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责任追究制度

  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使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真正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医院传染病报告质量,制定本制度。

  1、我院传染病防治管理实施医院、科室、责任人三级管理制度,院部有一名主管院长负责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

  2、根据传染病报告程序落实疫情报告责任,各科室必须

  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根据规定认真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不得漏报、迟报、谎报、瞒报。

  3、医务科、感染性疾病科负责监督检查传染病疫报工作,实施每周小结,每月有总结。

  4、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必须责令及时更正并根据情况实施处罚。

  5、凡漏报、迟报,未造成传染病疫情播散、暴发、流行者给予50元处罚,情节严重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处理,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6、对工作督导不力,检查不及时造成漏报不能及时发现者,对责任科室(医务科、感染性疾病科)及责任人给予100元罚款处理。

  7、对累计漏报、迟报超过3例者,扣除责任人当月工资、资金,并通报全员,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8、全年发现传染病漏报超过5例者,扣除主管院长及医务科责任人年终资金,并给予警告处分。

  9、责任报告人、疫情管理人员、网络直报人员由于工作不负责任,出现重大传染病误报事故,扣除3个月工资、全年奖金,全院通报批评,给予记过处分;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者,按下岗处理,违反法规者依法处理。

  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

  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促进传染病的疫情报告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1、按照医院、科室、责任人三级管理制度落实奖惩制度。

  2、全年度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先进科室给予300元年终奖励,科主任50元奖励。

  3、根据传染病检查上报情况对工作突出的先进个人给予年终100元奖励。

  4、对发现传染病未能及时填卡上报或漏报者根据情节,依据院部指定的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处理:

  ⑴凡漏报、迟报,未造成传染病疫情播散、暴发、流行者给予50元处罚,情节严重者,造成疫情播散,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处理。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⑵对工作督导不力,检查不及时造成漏报不能及时发现者,对责任科室(医务科、保健科)及责任人给予100元罚款处理。

  ⑶对累计漏报、迟报超过3例者,扣除责任人当月工资、资金,并通报全员,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⑷全年发现传染病漏报超过5例者,扣除主管院长及医务科责任人年终奖金,并给予警告处分。

  5、凡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未能及时上报传染病疫情,造成传染病暴发、流行且后果严重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处理。

  重大传染病误报责任追究制度1、重大传染病包括三类16种法定传染病:⑴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鼠疫、霍乱;SARS、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⑵已经基本消灭的疾病:白喉、丝虫病、脊髓灰质炎;⑶罕见的疾病:狂犬病、登革热、炭疽(除肺炭疽)、新生儿破伤风、钩端螺旋体病、麻风病、黑热病、包虫病。3、责任报告人未按规定程序直接填写重大传染病病例报告卡者,扣除当月工资和奖金,在全院进行通报批评。4、疫情管理人员没有按照程序接收重大传染病病例报告卡者,扣除3个月工资和奖金,在全院进行通报批评。5、网络直报人员没有按照程序,直接在网络直报系统报告重大传染病病例者,扣除3个月工资、全年奖金,全院通报批评,给予记过处分;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者,按下岗处理,违反法规者依法处理。传染病法规知识培训制度1、疫情管理人员、网络直报人员和有关院科领导要积极参加各种有关传染病知识培训,全面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及其规章制度。

  2、对全院医务人员每年进行两次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3、新入院的医生和实习生必须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4、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管理条例、卫生部37号令、传染病监测信息工作指南、传染病诊断标准等。5、疫情管理人员和网络直报人员必须接受上级疾控部门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6、拒绝参加培训者按有关制度处置。医院门诊日志登记规范1、门诊部各科室要建立门诊日志,详细登记接诊病人。2、门诊日志要按照日志规定的项目填写详细、齐全,内容要保证真实可靠。3、对门诊日志上登记需上报的传染病要做出明显标志,疫情上报后,医院疫情管理人员要加盖“疫情已报”章。4、对疑似传染病和确诊的传染病病例,要登记其具体内容(如:姓名、性别、年龄、发病日期、诊断日期、工作单位、家庭详细住址等),14岁以下儿童要登记家长姓名及病人其所在学校、班级等内容。5、要经常核查所登记的门诊日志,发现问题及时补充、改正。门诊医生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1、门诊医生发现传染病疑似和确诊病例时,要在门诊日志上认真登记,填写内容必须真实、准确、详细(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详

  细地址、发病日期、诊断日期、14岁以下儿童家长姓名等)。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员接到报告卡后,要在门诊日志相应位置加盖“疫情已报”章。

  2、门诊部各科室负责人要每周核查门诊日志,对漏报和误报的传染病要及时补报和订正传染病报告卡。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员每月要认真检查一次门诊日志,避免漏报和错报现象的发生。

  3、对传染病疑似或确诊病人,门诊医生要询问病人流行病学史,疑似病人确诊后,要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订正卡上报防保科。

  4、要做好门诊日志的收集和保管工作,以备后查。

  5、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如果漏报1例传染病,处罚当班医生人民币50元,造成重大影响按有关法规依法处理。

  住院病人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1、住院部医生对入院病例应认真填写出入院登记且各项内容填写完整。需报告的传染病要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内容要真实、详细,同时将填写好的传染病报告卡上报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员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后,要在出入院登记本的相应位置加盖“疫情已报”章。

  2、定期核查出入院登记本,对漏报和误报的传染病要及时给予补报和订正,订正后的传染病报告卡要及时上报防保科。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员每月要认真检查一次出入院登记本,避免漏报和错报现象发生。

  3、疑似病人确诊后要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报防保科。

  4、病人出院时,如果与入院诊断病名不符,需订正的传染病要及时填写订正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防保科。

  5、要保管好出入院登记本,以备后查。

  6、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如果漏报1例传染病,处罚当班医生人民币50元,造成重大影响按有关法规依法处理。

  检验科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1、检验科所有工作人员均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人,发现甲、乙、丙类传染病病例,都有责任和义务进行报告。

  2、发现传染病病例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3、检验标本的检测结果为阳性或超过国家标准或超过正常值范围等,能够确定为传染病者,检测结果必须有专人保管。或者由检验科指派专人每日分两次将检测结果分送开具化验单的医生,或者由检验科指定专人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4、对传染病阳性检测结果要用传染病登记本专门登记。

  传染病病例登记和转诊制度

  1、门诊日志和登记本,包括门(急)诊、检验科、放射科等,对传染病病例,要详细记录就诊病人的基本情况,项目齐全,书写规范,14岁以下儿童必须注明家长姓名。初诊病人,注明“传染病卡已报”,复诊病人注明“复诊”字样,首诊发现传染病人立即转传染科门诊或当地传染病医院。

  2、临床科室、检验科、放射科等必须建立传染病登记本,记录项目和内容与门诊日志及出入院登记本相一致,且在一定时间段内,二者人数相符合。3、预防保健科应建立全院传染病登记本,对各科室报告的传染病病例信息,详细登记,并定期进行汇总分析。

  4、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转到本院的传染科或当地传染病专科医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制度

  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现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1、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各部门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的应急工作原则,建立应急管理网络,并行使相应的权力和职责,各级有关科室和相关人员应通力合作,保证各项应急工作的顺利执行。加强法制观念,依法应对突发事件。一旦突发事件发生,立即启动应急系统。2、各有关部门应首先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合格的通讯设备、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物品等物资的调配和储备,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服从卫生主管部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3、医务处在院长的领导下要组织相关科室,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负责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搜索密切接触者、追踪传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进行疫点消毒及其技术指导。

  8、发现人畜共患传染病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农、林部门应当互相通报疫情。

  9、发现瞒报、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不报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或传染病疫情的,拒绝接诊病人的,拒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调度

  的对其主要领导、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造成疫情播散或事态恶化等严重后果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1、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2、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3、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4、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5、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肠道门诊工作制度

  1、每年5月至10月开设腹泻病门诊,要求专人、专室、专设备,24小时值班。

  2、严格执行各项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消毒隔离制度。

  3、腹泻病门诊只准接诊腹泻病人,不得接诊其他病人。

  4、做好腹泻病人的就诊专册登记,需抢救治疗及留床观察病人另做详细病历记录。

  5、做好腹泻病人监测与统计工作,做到“逢泻必检、逢疫必报”。6、对中、重型腹泻病人应在门诊积极抢救治疗或留床观察。7、对漏报、瞒报、缓报疫情的,依法追究个人责任。市消毒隔离工作制度1、医务人员工作时间应衣帽整洁。操作时必须戴工作帽和口罩,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2、使用合格的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3、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4、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缸、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志。5、传染病人应进行预检分诊,按常规隔离。疑似传染病人应在观察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6、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物品定期消毒。传染病人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应对病人的单元进行终末消毒。

  7、传染病人要按病种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

  8、供应室必须将无菌与清洁、污染物品分开存放。严格按照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并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

篇五: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的什么制度

  幻灯片1

  医疗机构在疾病限制中的责任

  幻灯片2内容

  1、在传染病预防中的责任2、在疫情限制中的责任3、在医疗救治中的责任4、在疫情报告中的责任5、法律责任幻灯片3

  事件回忆2021.3.18河南省民权县手足口病瞒报事件

  县人民医院院长、分管院长、急诊科长被撤职.2021年3月天津市蓟县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

  党支部书记、院长、副院长、医务科主任、新生儿科主任、新生儿科护士长被撤职.幻灯片4

  事件回忆2021年9月福建省三明市麻醉医疗平安事件

  院长、分管院长、医务科长被撤职,撤消责任医师?医师执业证书?和暂停执业活动12个月的行政处分.2021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一附属医院感染事件

  院长、分管院长、医务部部长、护理部部长、新生儿科主任、护士长被撤职.

  幻灯片5相关法律法规

  1、?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12月1日2、?消毒治理方法?2002年7月1日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年5月9日4、?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治理工作标准〔试行〕?2006年1月1日5、?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治理方法?2003年10月15日6、?医院感染治理方法?2006年9月1日幻灯片6

  在传染病预防中的责任11、承当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2、应当定期对其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幻灯片7

  在传染病预防中的责任2

  3、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治理制度、操作标准,预防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4、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当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限制以及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5、承当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平安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幻灯片8

  在传染病预防中的责任36、实验室〔检验室〕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建立严格的监督治理制度,对传染病病原体样本根据规定的举措实行严格监督治理,严防传染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扩散.7、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预防因输入血液、使用血液制品引起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幻灯片9

  在疫情限制中的责任1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及时采取以下举措:1、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2、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3.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举措.

  对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那么末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者,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举措.幻灯片10

  在疫情限制中的责任2发现乙类或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限制传播措施.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幻灯片11

  在疫情限制中的责任3对患甲类传染病、炭疽死亡者,应当将尸体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对患其他传染病死亡者,必要时,应当将尸体处理后火化或者根据规定深埋.幻灯片12

  在医疗救治中的责任1医疗机构的根本标准、建筑设计和效劳流程应当符合预防传染病和预防医院感染的要求.应当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举措,提升传染病医疗救治水平.幻灯片13

  在医疗救治中的责任2医疗机构应当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和接诊治疗,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

  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救治水平的,应当将患者及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水平的医疗机构.

  幻灯片14在医疗救治中的责任3

  医疗机构开展病人接诊、收治和转运工作,实行重症和普通病人分开治理.做好院内现场限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幻灯片15

  在医疗救治中的责任4根据规定对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对根据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应当在使用后予以销毁.

  幻灯片16在疫情报告中的责任1

  医疗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爆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治理原那么,根据国务院规定的或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幻灯片17

  在疫情报告中的责任2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负有传染病疫情报告责任的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幻灯片18

  在疫情报告中的责任3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公布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公布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市〔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不得擅自向社会公布传染病疫情信息.

  幻灯片19在疫情报告中的责任4

  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包括报告卡和总登记簿的填写、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奖惩制度等.2、执行首诊负责制,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幻灯片20

  在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责任53、建立或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4、对医生和实习生进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训.5.配合疾病预防限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样.

  幻灯片21疫情报告技术要求

  1、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负责填写.2、严格门诊日志的填写和传染病报告制度.3、?传染病报告卡?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须签名.4、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五类.〔注意:手足口病病例分类无疑似病例〕5、?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3年.幻灯片22

篇六: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的什么制度

  -

  .

  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规

  为指导医疗机构进一步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确保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系统的正常运行,为传染病疫情预防控制决策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

  一、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职责1、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2、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报告和登记制度。在诊疗过程中,填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进行疫情报告,并妥善保管各种资料。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同时负责收集和代报责任围的村卫生所及个体诊所报告的传染病信息。3、对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及疫情报告知识的培训。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同时承担责任围村卫生所及个体诊所医生的培训工作。4、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做好医院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工作的督导、检查;根据有关法规、政策制定和修订本单位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

  -可修编-

  -

  -

  .

  5、设立具体部门科室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日常管理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对本单位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进行质量控制,定期对本单位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6、落实传染病报告奖惩制度,针对实际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中疫情报告的漏报率、及时率、完整率和准确率等指标,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考评,奖优罚劣,不断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

  二、医护人员传染病诊疗登记、报告制度(一)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等相关记录1、所有医疗机构必须建立规的《门诊日志》,至少要包括就诊日期、(14岁以下儿童需填写家长)、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9项基本容。《门诊日志》应由临床医生填写,病名项目应填写诊断的病名,不能填写症状;对于门诊量较大的医疗机构,可指定其他具备医护资质的人员协助填写除诊断项目外的相关容,待病人就诊结束,由接诊医生填写诊断容,并签名确认。县直医疗单位和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要建立健全医院HIS信息化管理,完善《门诊日志》9项基本容的查询,增加传染病病例自动提示功能,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降低传染病的漏报率。2、《出入院登记》实行床位负责制,所有病例均需进行《出入院登记》,由负责其床位的临床人员负责填写。

  -

  -可修编-

  -

  -

  .

  《出入院登记》容至少包括(14岁以下儿童需填写家长)、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是否死亡、死亡原因、死亡日期等)等10项基本容。

  3、检验登记、影像检查登记实行首检医(技)师负责制,所有传染病异常检查结果均由负责检查的人员进行登记,对于工作量较大的医疗机构,可指定具备医护资质的人员查看报告单协助填写,但须有首检医(技)师签名确认。对于异常(阳性)结果,检查单建议不直接交给患者,建立返回送检医生或科室的反馈机制(包括门诊和住院),请患者到开检查单的医生或同科室的医生处领取。医生结合临床与检查结果作相应传染病诊断时,应及时进行报告。

  检验科登记容应包括送检科室和医生、病人、年龄、检验结果、检验日期、检验医生等基本项目。阳性单和阴性单分开登记。

  X线检查结果登记应包括开单科室和医生、病人、年龄、检查日期、检查结果、放射科医生等项目。阳性单和阴性单分开登记。

  (二)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和登记1、传染病报告卡实行首诊负责制,由接诊医生负责填写,对于门诊量较大的医疗机构,可指定其他具备医护资质的人员协助填写除诊断项目外的相关容,由接诊医生填写诊断病名和诊断时间,并签名确认。

  -

  -可修编-

  -

  -

  .

  2、所有门诊和病房实行传染病报告卡登记制度,对填写的报告卡片由预防保健科负责登记到传染病报告登记簿,并实行双签字。

  3、报告病种和容①目前《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甲、乙、丙类传染病共39种。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11种):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实行重点控制的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其他传染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水痘、恙虫病、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炎、人感染猪链球菌、不明原因肺炎、不明原因疾病、其它聚集性发病的病例)。

  -

  -可修编-

  -

  -

  .

  ③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④在临床诊断中无论第几诊断,只要出现可疑传染病诊断必须按照传染病报告。

  4、突发传染病疫情报告发生某种传染病就诊人数突然增多,有可能发生暴发、流行;发现历史上未曾出现过或本地罕见的传染病;急性病例死亡;数天就诊多例(2例以上)同一病症临床不能明确诊断的急性疾病;发现符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试行)》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围等情况时,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县疾控中心报告。5、填报要求①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统一格式,由自治区疾控中心用A4纸统一印刷,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②传染病报告病例类型: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五类。其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等其他传染病;乙肝的

篇七: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的什么制度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幻灯片1

  医疗机构在疾病控制中的

  职责

  幻灯片2

  内容

  1、在传染病预防中的职责

  2、在疫情控制中的职责

  3、在医疗救治中的职责

  4、在疫情报告中的职责

  5、法律责任

  幻灯片3

  事件回顾

  河南省民权县手足口病瞒报事件

  县人民医院院长、分管院长、急诊科长被撤职。

  2009年3月天津市蓟县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

  党支部书记、院长、副院长、医务科主任、新生儿科主任、新生儿科护士长被撤

  职。

  幻灯片4

  事件回顾

  2008年9月福建省三明市麻醉医疗安全事件

  院长、分管院长、医务科长被撤职,吊销责任医师《医师执业证书》和暂

  停执业活动12个月的行政处罚。

  2008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一附属医院感染事件

  院长、分管院长、医务部部长、护理部部长、新生儿科主任、护士长被撤职。

  ·········

  幻灯片5

  相关法律法规

  1、《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12月1日

  2、《消毒管理办法》2002年7月1日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年5月9日

  4、《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2006年1月1日

  5、《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003年10月15日

  6、《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年9月1日

  …………

  幻灯片6

  在传染病预防中的职责1

  1、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

  2、应当定期对其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

  幻灯片7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在传染病预防中的职责23、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4、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以及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5、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幻灯片8

  在传染病预防中的职责36、实验室(检验室)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对传染病病原体样本按照规定的措施实行严格监督管理,严防传染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扩散。7、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防止因输入血液、使用血液制品引起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幻灯片9

  在疫情控制中的职责1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及时采取下列措施:1、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2、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3.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对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则末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者,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幻灯片10

  在疫情控制中的职责2发现乙类或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幻灯片11

  在疫情控制中的职责3对患甲类传染病、炭疽死亡者,应当将尸体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对患其他传染病死亡者,必要时,应当将尸体处理后火化或者按照规定深埋。幻灯片12

  在医疗救治中的职责1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应当符合预防传染病和防止医院感染的要求。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幻灯片13在医疗救治中的职责2

  医疗机构应当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和接诊治疗,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应当将患者及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幻灯片14在医疗救治中的职责3

  医疗机构开展病人接诊、收治和转运工作,实行重症和普通病人分开管理。做好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幻灯片15

  在医疗救治中的职责4按照规定对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应当在使用后予以销毁。幻灯片16

  在疫情报告中的职责1医疗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幻灯片17

  在疫情报告中的职责2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负有传染病疫情报告职责的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幻灯片18

  在疫情报告中的职责3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公布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公布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市(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不得擅自向社会公布传染病疫情

  信息。幻灯片19

  在疫情报告中的职责4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包括报告卡和总登记簿的填写、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奖惩制度等。2、执行首诊负责制,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幻灯片20

  在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职责5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3、建立或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

篇八: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的什么制度

  a预防b控制c治疗19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或者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a任何工作b任何与他人接触的工作c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d本职工作a根据当地情况实行部分免费b全部免费c全部收费a甲类乙类丙类b乙类乙类丙类a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b按常规死亡尸体处理c带回原籍处理d由当地疾病控制中心处理应当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对医疗机构b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d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25单位和个人违反传染病防治法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

  《传染病法》

  一、单选题: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入《传染病防治法》法定管理的(B)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未分类

  2、《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为(C)

  A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B艾滋病、梅毒C鼠疫、霍乱

  D手足口病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4年8月28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布,自什么时间起施行?(A)

  A2004年12月1日

  B2004年8月28日C1989年09月1日

  D1989年2月21日

  4、国家对传染病防治的方针是(D)。

  A预防为主B防治结合、分类管理C依靠科学、依靠群众D以上三项

  5、霍乱、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和血吸虫病分别属于哪一类传染病?(D)

  A甲,乙,丙,丙

  B甲,甲,乙,乙C甲,甲,乙,丙

  D甲,乙,乙,乙

  6、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法定管理的传染病有多少种?(C)

  A35

  B28

  C39

  D41

  7、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传染病防治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A)

  A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后予以公布、实施: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D以上都对。

  8、流动人员中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的传染病报告、处

  理由(C)负责。A出发地B目的地

  C诊治地

  D户口所在地

  9、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应当予以隔离治疗。拒绝隔离治

  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A)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

  制隔离治疗措施。A公安机关

  B卫生行政部门C卫生监督机构

  D卫生防疫机构

  10、生产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的单位和生产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

  应当由(A)批准。

  A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B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C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D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11、对已经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的场所、(A)可以实施隔离措施,并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接

  到报告的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即时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A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B省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C卫生部

  D国务院

  1

  1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施行后新增公布的传染病有(B)

  A非典、B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C高致病性禽流感,D新出现传染病的疑似病例

  13、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B)制度,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

  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A隔离、消毒

  B预检、分诊C分类、隔离

  D定点、隔离

  14、对暴发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的控制措施中不包括(B)

  A对患者和疑似患者要立刻隔离

  B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留验或重点或家庭医学追踪观察

  C收治医院应有符合卫生部要求的传染病病区的严格分区

  D隔离区有专用诊断治疗设备

  E要有患者和医护人员专用通道

  15、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什么要

  求?(A)

  A灭菌要求

  B消毒要求C清洁要求

  D卫生要求

  16、凡是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什么要求?(B)

  A无菌要求

  B消毒要求

  C清洁要求

  D卫生要求

  17、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

  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城镇应于_____小时内、农村应于_____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

  报告。(A)2,6

  B4,8

  C6,12

  D12,24

  18、国家对传染病实行以(A)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A、预防

  B、控制

  C、治疗

  D、防控

  19、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或者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

  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C)。

  A、任何工作B、任何与他人接触的工作C、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D、本职工作

  20、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的政策是:(B)。

  A、根据当地情况,实行部分免费B、全部免费C、全部收费D、贫困地区减免

  21、流行性感冒、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属于(C)传染病。

  A、乙类、丙类、丙类

  B、乙类、丙类、丙类C、丙类、丙类、乙类

  D、丙类、丙类、丙类

  22、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新生儿破伤风、流行性腮腺炎属于(B)类传染病。

  A、甲类、乙类、丙类

  B、乙类、乙类、丙类

  C、乙类、丙类、乙类

  D、乙类、丙类、丙类

  23、患甲类传染病、炭疽死亡的,应当将尸体(A)

  A、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

  B、按常规死亡尸体处理

  C、带回原籍处理

  D、由当地疾病控制中心处理

  2

  24、(B)应当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对医疗机构内传染病预防工作进行指导、考核,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A、医疗机构B、疾病预防控制机构C、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D、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25、单位和个人违反《传染病防治法》,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

  承担(A)。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赔偿责任D、三项均对

  二、判断题:

  1、对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

  预防,控制措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执行中,外交人员应享有豁免权。(×)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对医疗机构内传染病

  预防工作进行指导、考核,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4、甲型H1N1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

  控制措施。(×)

  5、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突发事件隐患,举报不履行或者

  不按照规定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职责的情况。(√)

  6、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措施的病人、疑似病人和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当配合

  卫生部门或者有关机构采取医学措施。(√)

  7、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

  责向社会公布传染病疫情信息。(√)

  8、疫点: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播散时所能波及的地区。(×)

  9、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10、疫区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或者可能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即使是经消毒后可以使用的,也不

  可使用、出售和运输。(×)

  1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对污水、污物、粪

  便进行无菌化处置(×)

  多选题:

  1、下列哪些疾病是乙类传染病(BCE)

  A鼠疫B传染性非典型肺C炭疽中的肺炭疽D霍乱E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2、对乙类传染病中的哪些病种疾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ACD)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B艾滋病

  C炭疽中的肺炭疽D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3、下列哪些疾病是乙类传染病(AC)

  A狂犬病B流行性感冒C流行性乙型脑炎D麻风病

  3

  4、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哪些部门可以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AB)A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C市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D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5、下列为责任疫情报告人:(ABCD)A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B疾病预防控制人员C乡村医生D个体开业医生6、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的预防保健组织或者人员,在本单位及责任地段内承担下列工作:(ABC)A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管理B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C卫生部门指定的卫生防疫机构交付的传染病防治和监测任务D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护理条例》

  一、判断题:认为对的选A,认为错的选B(共20分,每题1分)1.医疗卫生机构违反本条例规定,护士的配备数量低于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护士配备标准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依据职责分工责令其暂停其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B)2.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之后逾期提出护士执业注册申请的,还应当在符合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接受6个月临床护理培训并考核合格。(B)3、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护士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护士监督管理工作。(A)4、在执业注册有效期内变更执业地点的,应当向原执业地和拟执业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报告。收到报告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为其办理变更手续。(B)5、正在住院的患者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将病历另保管,相关护士不能查阅,侵犯了护士的相关权利。(A)6、制定《护士条例》是为了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规范护理行为,促进护理事业发展,保障医疗安全和人体健康。(A)7、《护士条例》规定,护士是指通过有关考试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依照规定从事护理活动,履行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职责的卫生技术人员。(B)

  二、单选题:

  4

  1、《护士条例》施行前已经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的人员,可以B

  A经中央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审核合格,换领护士执业证书

  B经省级地方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审核合格,换领护士执业证书

  C经市级地方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审核合格,换领护士执业证书

  D经县级地方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审核合格,换领护士执业证书

  2、以下属于护士权利的是C

  A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技术规范的规定

  B保护患者隐私

  C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主管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D发现患者病情危急,立即通知医生

  3、以下护士在执业活动中的表现,错误的是B

  A发现患者病情危急,立即通知医师

  B抢救垂危患者时,不能实施紧急救护,必须遵医嘱

  C发现医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诊疗技术规范规定,向开具医嘱的医师提出

  D发现医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诊疗技术规范规定,如有必要,向该医师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

  4、《护士条例》规定,护士执业注册有效期为(B)

  A.3年B.5年C.10年

  D.15年

  5、.以下不属于应该撤销护士执业注册的情形是(A)

  A护士执业注册有效期届满未延续

  B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作出的准予行政许可决定

  C违反法定程序作出的准予行政许可决定

  D对不具备申请资格的申请人作出的准予行政许可决定

  6、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由(A)制定。

  A.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人事部门B.当地人民政府

  C.医院

  D.上级人民政府

  7、根据《护士条例》,护士在职业活动中,发现患者病情危急未立即通知医师的,造成情节严重的,暂停

  其(B)执业活动,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其护士执业证书。

  A.3个月至6个月B.6个月以上1年以下C.2年D.3年

  8、《护士条例》施行前已经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的人员,可以(B)

  A经中央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审核合格,换领护士执业证书

  B经省级地方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审核合格,换领护士执业证书

  C经市级地方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审核合格,换领护士执业证书

  D经县级地方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审核合格,换领护士执业证书

  9、《护士条例》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在护理工作中做出杰出贡献的护士,应当授予(D)称号

  5

  A.优秀护士B.优秀护理人员C.劳动模范

  D.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或者颁发白求恩奖章

  10.《护士条例》自()起实施。

  A.2008年5月12日B.2008年6月12日C.2002年9月1日D.1999年5月12日

  11、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由(A)制定。

  A、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人事部门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C、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

  D、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12、《护士条例》施行前,未达到护士配备标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按护士条例相关要求应于(B)之前护

  士配备标准:A、2012年5月12日B、2011年5月12日C、2008年5月12日D、2010年5月1日

  13、某护士因故被吊销执业证书,当其申请再次执业注册时至少应在被吊销执业证书之日起(C)。

  A、6个月

  B、1年

  C、2年

  D、3年

  14、护士执业注册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执业的,应当在护士执业注册有效届满前(B)向执业地省、自

  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申请延续。

  A、45日

  B、30日

  C、20日

  D、50日

  15、《护士条例》所称护士是指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依照本条例规定从事护理活动,履行(B)

  的卫生技术人员。

  A、保护生命、减轻痛苦、为人民健康服务

  B、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职责

  C、保护生命、减轻痛苦、保障人民健康职责

  D、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宣传卫生保健职责

  16、以下可作为申请护士执业注册的学历证书是(B)

  A、成人高等学校全日制护理学专业专升本毕业证书

  B、普通中等护理专业学校三年制全日制普通中专毕业证书

  C、普通高等学校夜大学护理学专业大专毕业证书

  D、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

  17、根据《护士条例》规定,关于紧急救护,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

  A、遇有患者病情危急时,护士应立即通知医师

  B、医师不能马上赶到时,护士应当先行实施必要的紧急救护

  C、护士实施必要的抢救措施,要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D、护士有权独立抢救危重病人

  18、以下属于护士义务的是(C)

  A、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取工资报酬、享受福利待遇、参加社会保险

  B、获得与本人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C、参与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

  6

  D、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主管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19、护士在执业活动中有以下情形之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可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但应除外(C)

  A、发现患者病情危重未立即通知医师

  B、泄露患者隐私

  C、护士执业注册有效期届满未延续

  D、发生自然灾害等严重威胁公众生命健康的突发事件,不服从安排参加医疗救护

  20、根据《护士条例》,收到护士执业注册申请的卫生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C)

  内作出决定。

  A、45个工作日

  B、30个工作日

  C、20个工作日

  D、50个工作日

  21、以下护士在执业活动中的表现,错误的是B

  A发现患者病情危急,立即通知医师;

  B抢救垂危患者时,不能实施紧急救护,必须遵医嘱;

  C发现医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诊疗技术规范规定,向开具医嘱的医师提出;

  D发现医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诊疗技术规范规定,如有必要,向该医师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

  多选题:

  1、申请护士执业注册,应当具备下列条件:(ABCD)

  A.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B.在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完成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普通全日制3年以上

  的护理、助产专业课程学习,包括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并取得相应学历证书。

  C.通过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D.符合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健康标准。

  2、医疗卫生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依据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

  给予警告:(AB)

  A.未制定、实施本机构护士在职培训计划或者未保证护士接受培训的;

  B.未依照护士条例规定履行护士管理职责的。

  C.未派送护士外院脱产进修。

  D.以上都对.

  3、国家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的,应当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

  员依法给予处分:(ABC)

  A.违反本条例规定,护士的配备数量低于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护士配备标准的;

  B.允许未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的人员在本机构从事诊疗技术规范规定的护理活动的;

  C.允许未依照护士条例规定办理执业地点变更手续、延续执业注册有效期的护士在本机构从事诊疗技术规

  范规定的护理活动的。

  D.以上都对,但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同意的情况除外

  7

  4、.护士在执业活动中,发现患者病情危急,应当:(ABC)

  A.立即通知医师;

  B.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应当先行实施必要的紧急救护。

  C.护士发现医嘱违反诊疗技术规范规定的,应当及时向开具医嘱的医师提出;必要时向相关人员报告。

  D.只有医师查看病人后,必须按医嘱救护;

  5、关于护士执业下列是对的:(AD)

  A.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人事部门制定;

  B.申请护士执业注册的,应当向户籍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C.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做出决定,对具备本条例规定条件的,准予注册,并发给护士执业证书;

  否则不予注册,并书面说明理由;

  D.护士被吊销执业证书的,自执业证书被吊销之日起2年内不得申请执业注册.

  6、下列是申请护士执业注册的条件(ACD)

  A.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B.在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完成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普通全日制3年以上

  的护理、助产专业课程学习,包括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6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并取得相应学历证书。

  C.通过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D.符合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健康标准。

  7、制定《护士条例》的目的是:(ABCDE)

  A、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

  B、规范护理行为C、促进护理事业发展

  D、保障医疗安全

  E、保障人体健康

  8、根据《护士条例》规定,医疗卫生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ACD

  A.未执行国家有关工资、福利待遇等规定;

  B.对在本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已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

  C.未为护士提供防护用品

  D.未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医疗保健措施

  E.对从事有感染传染病危险工作的护士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津贴。

  8

篇九: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的什么制度

  医疗机构传染病人医疗救助制度

  1、医院应对特定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和接诊治疗,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2、医院实行对特定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3、医院医务人员要主动为前来就诊的患者提供HIV检测咨询,遵循“知情不拒绝”的原则,尽多尽早的发现感染者。

  4、医务人员必须明确HIV阳性者的告知和咨询,应有进行过VCT培训的医务人员采取面对面的方式告知,未经VCT培训的医务人员不得随意告知患者,任何人员不得随意泄露患者HIV感染隐私。

  5、对在我院就诊的疑似或确诊肺结核病例,及时开具到结核病医院就诊的转诊单,并告之部分项目实行免费政策。

  6、出现重大传染疫情时,要严格执行先救治、后结算费用的规定,简化入院手续、及时开展救治工作;患者住院或者留院观察时,免交住院预交金等一切费用,办理登记手续后直接留院观察或入院治疗,严禁因为费用问题延误救治或者推诿病人。

  7、经费及物资保障: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时,所需经费和物资耗材有医务科提出申请,财务、后勤保障、器械等科室共同保障落实。

  8、通信与交通保障:出现重大传染疫情时,由于实际工作的需要,医院办公室应安排通讯设备和交通工具。

  9、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特定传染病时,要严格按照上级部门要求执行相关救治及救助措施。

  艾滋病、结核病救助制度

  艾滋病人医疗救助:对符合治疗标准的艾滋病病人实行免费抗病毒治疗及CD4检测;对有治疗需求的艾滋病病人进行抗机会感染治疗,按照底线卫生部门标准给予补助。

  肺结核病人医疗救助:对肺结核病病人实行免费检查(痰检及两次胸片)免费提供抗结核药;按照结核病诊疗规范,对现症贫困结核病患者给予辅助诊断、辅助治疗和并发症治疗,按照底线卫生部门标准给予补助。

篇十: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的什么制度

  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知识竞赛试题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在答题卡上涂黑)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是由(C)修订的。

  A.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B.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C.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

  2.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施行日期(B)。

  A.1989年2月21日B.2004年12月1日C.1989年3月21日

  3.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C)为主的方针。

  A.治疗B.控制C.预防

  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

  传染病可分(

  B)。

  A.甲类、乙B.甲类、乙类、C.A类、

  类

  丙类

  B类

  5.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

  感属于(

  B)类传染病。

  A.甲

  类

  B.乙类C.丙类

  6.《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

  法定传染病有(

  C)种。

  C.

  A35B.3740

  7.流行性感冒属C)传染

  于(

  病。

  A.甲

  类

  B.乙类C.丙类

  8.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

  (C)

  A.鼠疫、霍乱B.艾滋病、C.肺结核、百

  麻风病

  日咳

  9.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

  组织实施是由(

  A)进行。

  A.各级各类卫生防疫机构医疗保健机构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C.各级各类

  10.(C)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B.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居住人员

  C.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

  11.(B)在治愈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

  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A.传染病病人B.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C.疑似传染病病

  似传染病病人

  人

  12、(C)对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以及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

  进行监测。

  A、县级疾病预防控制B、省级疾病预防控C、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

  机构

  制机构

  构

  13.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C)的传染病预防工

  员,承担(

  作。

  A.本单B.责任区C.本单位和责任

  位

  域

  区域

  14、(C)的单位,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严格监督

  管理,严防传染病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扩

  散。

  A、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实验室和从事病B、医疗机构实C

  原微生物实验

  验室、

  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15.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必须符合(B)规定的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

  A.国际B.国家C.地方

  16.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

  的(B

  全严格的

  管理制

  度。

  A.采集、运输B.采集、保藏、携带、运

  输和使用

  C.保藏、使用

  17、对可能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测样本,确需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A)以上人民政府

  用的须经(

  批准。

  A、省级B、市级C县级

  18.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CC

  位和个人必须(

  )

  A.进行严密消毒后处B.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

  理

  进行处理

  C.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或者按照其提出的卫生要求,进

  行严格消毒处理

  19.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应当及时向)报

  染病病人时,

  (

  告。

  A.政府卫生部门B.公安部门C.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

  医疗机构

  20.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法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流行以及突发

  他传染病暴发、

  原

  因不明的传染病时,

  必须(

  A)。

  A.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

  B.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向当地政府报告疫情

  C.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立即对病人进行观察治疗,并报告附近医院

  21.对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予以(B)

  A.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B.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C.隔离治疗

  22、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

  物,

  必须依照法

  律、法规的规定实施(C)。

  物品以及医疗废

  A、无害化处理

  B、消毒C、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23.同人畜共患传染病有关的动物传染病的防治管理工作,由(C)负责。

  A.各级政府林业行政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

  B.县级以上政府农业、C.各级政府卫生

  防疫机构

  24.国家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健康)应当无偿开展传染病防治和公的

  教育。(C

  共卫生教育

  公益宣传。

  A、卫生行政部门

  B、电视台C、新闻媒体

  25、采供血机构、生物制品生产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保证(禁止非法采集血液或者组织他人出卖血液。

  A)的质量。

  A、血液、血液制品

  B、血浆、血液制品C、血液制品

  26、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A)进行初诊。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应当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A、分诊点B、诊疗室C、专科门诊

  27.“非典”主要通过(A)途径传播。

  A.近距离空气飞沫B.食用不洁食品C.蚊虫叮咬

  28.甲、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报经上一级政府决定,可以宣布疫区。

  A.县级以上地方政府

  B.市级以上地方政府C.省政府

  29.标志着我国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的是(B)

  A.《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C.《民法》

  30.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共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

  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共健康的事件是(

  A.食物中毒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C.传染病事件

  31.负责组织突发事件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的是()。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群体性不B)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B.市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部门C.县级人民政府32.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遵循()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A.救治B.诊断C.预防

  33.突发事件发生后,国务院设立全国应急处理指挥部,由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组成。

  B.各级政C.军

  A.法院府

  队

  34.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应对传染病)、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

  做到(

  散。

  ①早发现②早

  治疗

  ③早隔离④早报告

  B.③C.①②

  A.①②④

  ③④

  35、为防止甲类传染病通过交通工具及其物资传播,可以实施交

  乘运的人员、

  通卫生检

  疫。具体办法由

  (

  )制订。

  A、地方B省级政C国务

  政府

  府

  院

  36、传染病暴发、流根据控制疫情的需有权在本行政区域内紧急调

  行时,

  要,

  集人员或

  者调用储备物资

  的是(

  )

  A、县级以上政府B市级

  以上政府

  C、省级以上政府

  37.对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所称甲类传

  需要采取

  防治法》

  染

  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予以公布、

  的,由(

  实施。

  A.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C.省级

  务院批准后

  卫

  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

  准后

  38.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未依照《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条例》

  规

  定履行报告职责,对突发事件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的对行政

  主要领导人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

  A.开除的行政处分B.追究刑事责任C.降级或撤职的行政处分

  39.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向社会发布突发事件信息,这种制度是()

  A.应急报告制度

  B.举报制度C.信息发布制度

  40、疫区封锁的解除,由()决定并宣布。

  A、国务院B、省政府C、原决定机关

  41、必要时可对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进行解剖查验的机构是()。

  A.医疗机构权

  B.疾病预防控制机构C.以上两个机构均有

  42.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对本行政区域的甲类传染病疫区可()。

  A.只许出不许进B.只许进不许出C.实施封锁

  43.紧急措施的解除应由()决定并宣布。

  A.任何人B.任何机关C.原决定机关

  4、应当将尸体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的传染病是()。

  A、甲类传染病死亡的

  B、炭疽死亡的C两者都是

  45、()应当完善有关制度,方便单位和个人参与传染病的宣传教育、疫情报告、志愿服务和捐赠活动。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A、各级人民政府

  B、市级人民政府C、省级人民政府

  46、对乙类传染病中的(),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B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

  感C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47、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对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应当在使用后予以()。

  A、销毁B、消毒C两者都是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48、目前,引起亚洲及扩散到欧洲的禽流感是由下面哪种甲型流

  感病毒感染的(

  )。

  A、

  C、

  H5N1

  B、H7N7H9N2

  49、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当前,国家实行有计划预防接种

  行免费。

  的病种有

  ()、麻疹、白喉、百日咳、破伤

  风和肺结核。

  A、脊髓灰质炎、甲B、脊髓灰质炎、乙型C、乙型肝炎、甲型

  型肝炎

  肝炎

  肝炎

  50、对传染病防治重大事项的

  处理由(

  )负责。

  A、各级政府卫生行B、市级以上政府卫生行C、省级以上政府卫生

  政部门

  政部门

  行政

  部门51、经检验,属于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食品,应当予以(

  )。

  A、封存B、消毒C、销毁

  52、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

  时,应当不少于(

  )。

  A、1人B、2人

  C、3人

  53、在国家确认的自然疫源地兴建水利、交通、旅游、能源等大

  型建设项目竣工后,对

  可能发生的传染病的监测

  机构为(

  )。

  A、医疗机B、卫生监督C、疾病预防控制

  构

  机构

  机构

  54、生产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的单位和生产用于传染病防

  治的消毒产品,

  ()审

  批。

  A、各级卫生行B、市级以上卫生行C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

  政部门

  政部门门

  55、()按照本级政府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预防、控

  制、监督工作的日常经

  应当经

  费。

  A、县级以上地方人B、市级以上人民政

  民政府

  府C、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56、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由()履行。

  A、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B、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C省

  57、对从事传染病预防、医疗、科研、教学、现场处理疫情的人员,以及在生产、工作

  中接触传染病病原体的其他人员,有关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

  A、卫生防护措施

  B、医疗保健措施C、两者都是

  58、单位和个人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

  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

  A、赔偿责任

  B、民事责任C、刑事责任

  59、对疑似甲类传染病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应()。

  A.置之不理B.在家中隔离C.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60、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传染病发生、

  预测,及时发出传染病(),根据情况予以公布。

  A、预报B、警告C、预警

  6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染病防治法》最高可处

  中对违反了有关规定的流行趋势的

  罚款。

  ()以下的

  A.1万元以下B.5C.10万元以下

  万元以下

  乙类传染病疫情报告或者发现传流行时,

  6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染病暴发、

  到甲类、

  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立即报告当地政府,同时

  报告

  ()。

  A、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C、两者都是

  63、()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报上一级人民政府

  备案。

  A、县级

  B、市级C、省级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64、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进行防治,()。

  A.将病人从流行地区转移到未出现疫情地区

  B.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C.把易感人群转移

  65、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疫点、疫区()。

  A.不消毒B.简单消毒C.进行卫生处理

  66、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单位因违法实施行政管理或者预防控制措施,侵犯单位和

  个人合法权益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

  A、要求赔偿

  B刑事诉讼C提起诉讼

  67、()应当定期对其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

  A、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医疗机构C、两者都是

  68、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故意泄露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

  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构成犯罪的,应予以()

  A、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报批评,给予警告

  B、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C、责令限期改正,通

  69、对艾滋病病毒易感的人群是。

  A、静脉吸毒者个人

  B、性乱者C、每

  70、今年6月在四川资阳发生的不明原因疾病是由(

  )感染引起的。

  A、猪链球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C、肺炎球菌二、判断题(将正确的在答题卡上涂黑,错误的不涂)

  71.人与动物共同罹患的传染病,称人畜共患传染病()

  72.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采取停工、停业、停课的紧急措施。

  ()

  7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当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通报。()

  74.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可以决定对甲类传染病疫区实施封锁。()75.患鼠疫、霍乱和炭疽死亡的,死者的尸体可交予其亲属处理。()76.铁路、交通、民航部门必须优先运送处理疫情的人员、防治药品和器械。

  ()77.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78.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的,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处以罚款。()79.拒绝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消毒处理的,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强制消毒处理。()80.公布传染病疫情信息应当及时、准确。()

  8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未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履行传染病防治和保障职责的,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构成犯罪的,对责任人员可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2.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卫生行政部门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83.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政府可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84.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各级政府有权在本行政区内,

  ()调集各级各类医疗保

  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参加疫情控制工作。()操作规范,防止传

  85.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

  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86.医疗机构在必要时可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对传染病病人尸体进行解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剖查验,并应当告知死者家属。()

  87.对于确需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可能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的以及国务院

  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菌种、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需经各级)

  88.各级政府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

  定传染病防治规划,

  并组织实施。

  ()

  由卫生行政部门制

  89、国家加强基层传染病防治体系建设,扶持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染病防治工作。()

  90、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防

  止因输入血液、使用血液制品引起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91.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向社会公本行政区域内的传染病疫情信息。()

  92.甲类传染病的宣布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

  93.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94.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的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处置。()

  95.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者减少甲()类传染病病种。

  96.结核病属于乙类传染病。()97.传染病防治中有关食品、药品、血液、水、医疗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管理以及国

  境卫生检疫,分别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98.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

  )

  99.对所有乙类、丙类传染病病人,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

  100.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已经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的场所实施隔

  离措施。

  ()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篇十一: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的什么制度

P>  医院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为指导医疗机构进一步规范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确保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系统的正常运行,为传染病疫情预防控制决策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一、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职责1、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2、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报告和登记制度。在诊疗过程中,填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进行疫情报告,并妥善保管各种资料。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同时负责收集和代报责任范围内的村卫生所及个体诊所报告的传染病信息。3、对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及疫情报告知识的培训。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同时承担责任范围内村卫生所及个体诊所医生的培训工作。4、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做好医院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工作的督导、检查;根据有关法规、政策制定和修订本单位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页脚内容1

  医院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管理制度

  5、设立具体部门科室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日常管理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对本单位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进行质量控制,定期对本单位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6、落实传染病报告奖惩制度,针对实际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中疫情报告的漏报率、及时率、完整率和准确率等指标,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考评,奖优罚劣,不断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

  二、医护人员传染病诊疗登记、报告制度(一)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等相关记录1、所有医疗机构必须建立规范的《门诊日志》,至少要包括就诊日期、姓名(14岁以下儿童需填写家长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9项基本内容。《门诊日志》应由临床医生填写,病名项目应填写诊断的病名,不能填写症状;对于门诊量较大的医疗机构,可指定其他具备医护资质的人员协助填写除诊断项目外的相关内容,待病人就诊结束,由接诊医生填写诊断内容,并签名确认。县直医疗单位和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要建立健全医院HIS信息化管理,完善《门诊日志》9项基本内容的查询,增加传染病病例自动提示功能,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降低传染病的漏报率。2、《出入院登记》实行床位负责制,所有病例均需进行《出入院登记》,由负责其床位的临床人员负责填写。

  页脚内容2

  医院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管理制度

  《出入院登记》内容至少包括姓名(14岁以下儿童需填写家长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是否死亡、死亡原因、死亡日期等)等10项基本内容。

  3、检验登记、影像检查登记实行首检医(技)师负责制,所有传染病异常检查结果均由负责检查的人员进行登记,对于工作量较大的医疗机构,可指定具备医护资质的人员查看报告单协助填写,但须有首检医(技)师签名确认。对于异常(阳性)结果,检查单建议不直接交给患者,建立返回送检医生或科室的反馈机制(包括门诊和住院),请患者到开检查单的医生或同科室的医生处领取。医生结合临床与检查结果作相应传染病诊断时,应及时进行报告。

  检验科登记内容应包括送检科室和医生、病人姓名、年龄、检验结果、检验日期、检验医生等基本项目。阳性单和阴性单分开登记。

  X线检查结果登记应包括开单科室和医生、病人姓名、年龄、检查日期、检查结果、放射科医生等项目。阳性单和阴性单分开登记。

  (二)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和登记1、传染病报告卡实行首诊负责制,由接诊医生负责填写,对于门诊量较大的医疗机构,可指定其他具备医护资质的人员协

  页脚内容3

  医院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管理制度

  助填写除诊断项目外的相关内容,由接诊医生填写诊断病名和诊断时间,并签名确认。

  2、所有门诊和病房实行传染病报告卡登记制度,对填写的报告卡片由预防保健科负责登记到传染病报告登记簿,并实行双签字。

  3、报告病种和内容①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甲、乙、丙类传染病共39种。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11种):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实行重点控制的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其他传染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

  页脚内容4

  医院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管理制度

  器疱疹、水痘、恙虫病、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炎、人感染猪链球菌、不明原因肺炎、不明原因疾病、其它聚集性发病的病例)。

  ③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④在临床诊断中无论第几诊断,只要出现可疑传染病诊断必须按照传染病报告。

  4、突发传染病疫情报告发生某种传染病就诊人数突然增多,有可能发生暴发、流行;发现历史上未曾出现过或本地罕见的传染病;急性病例死亡;数天内就诊多例(2例以上)同一病症临床不能明确诊断的急性疾病;发现符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范围等情况时,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县疾控中心报告。5、填报要求①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统一格式,由自治区疾控中心用A4纸统一印刷,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②传染病报告病例类型: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五类。其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伤寒

篇十二: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的什么制度

P>  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的什么制度集合3篇

  医疗机构传染病监督检查表单位名称:负责人/法人一、传染病防治1、是否建立并执行疫情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制度(),院内感染管理制度()预防性生物制品管理制度(),血液安全管理制度()。2、人员培训:工作人员接受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医疗废物处置相关知识(),消毒隔离相关知识培训()。3、是否有专门部门或者人员承担传染病疫情是()否(),记录是否规范、完整是()否()。门诊日志:有()无()。传染病登记本:有()无()。使用国家统一的传染病报告卡:是()否()保存。是否实行网络直报,是()否()4、是否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是()否()。5、是否设立感染性疾病科:是()否();发热门诊管理情况:有传染病病例处置工作制度、对不具备收治能力的患者及时转诊是()否()。6、是否对医务人员开展手足口病、流感等传染病诊断、报告、治疗及防控知识的培训:是()否()二、医院感染管理1、是否设立独立的感染管理部门是()否()专职人员人。2、是否开展医院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监测、感染事件调查是()否()。3、是否开展医疗器械、用品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医务人员洗手卫生监测是()否()。4、使用的消毒产品、一次性医疗器械进行索证、验收、登记有()无()。

  5、口腔科、血液透析室、消毒供应室等高危科室消毒措施执行情况差()、一般()、良好()。三、医疗废物(废水)管理

  1、是否设置负责医疗废物管理的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是()否()。2、是否按规定分类收集医疗废物是()否()。是否按规定包装医疗废物是()否()。是否按要求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运输是()否()。3、有无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有()否()。4、有无污水处理设施(或站):有()无();有无、污水处理设施是否运转正是()否()。被检查人签字:检查人签字:传染病管理制度(可以科室上墙)1、疫情管理人员定时收集传染病卡片并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卡片或填写不规范的卡片要及时向填写人员查询、核对,准确无误后及时将疫情信息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登记。2、对已报告的传染病卡片当诊断变更、死亡或误报时要及时做出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3、定期对已上报的传染病卡片进行查重,对重卡进行剔除。4、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5、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少见传染病和本地已消除的传染病的报告信息,立即上报院和当地疾病控制机构,经疾病控制机构确认后,按照法定时限通过网络报告信息。9、疫情管理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账号和密码,密码要一个月更换一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给据医务人员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3、报告病种: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甲型h1n1流感、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5、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6、医院各门诊分别建立传染病门诊日志,肠道门诊设立肠道门诊日志,对各类传染病予以详细登记,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住院部临床各科室要建立出入院登记薄,对本科所有入院传染病病人进行详细登记,按照规定及时上报。

  实验室应根据化验结果,对所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患者进行疫情报告。7、对报告病人诊断变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发现漏报的传染病,应及时补报。8、传染病报告卡应使用钢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9、本院任何人员不得瞒报、漏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可以科室上墙)1、门诊部、住院部、检验科、放射科等有关科室接诊传染病患者时,首先进行登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然后做好处置工作。2、疫情管理员每日两次收取传染病报告卡,并对卡片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正。4、发现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时,于24个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5、发现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时,应当在24个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6、进行网络直报时,经查错、查重、订正后上报。同时登记在《疫情直报登记本》上备查。7、传染病报告卡网络直报后,整理、装订、存档,保留三年。8、每月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情况汇总,报医务处、业务院长。9、遇到特殊情况时,报告业务院长协调解决。疫情报告卡片工作流程(1)管理人员每天两次到相关科室收集传染病卡片

  ↓(2)审核卡片的完整性、准确性↓(3)登记传染病卡片↓(4)录入卡片,进行网络直报↓(5)定期查重卡片及时订正卡片↓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确保报告系统的有效运行,充分发挥网络直报的优势,规范本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提高报告的效率与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工作制度如下:1、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为责任报告人。2、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首诊医生负责制。3、责任报告人在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例后,根据诊断结果,按照规定时限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发现漏报的应及时补报。4、疫情管理人员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如发现上述问题,立即向报告人进行核实、补充或订正,将审核后的传染病报告卡及时录入网络直报系统。

  5、网络直报人员收集到传染病报告卡片后,应该按照规定的时限和程序通过网络直报系统进行实时报告,以便上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对信息进行审核、监测、统计分析和预测、预警。

  6、已报告病例如果诊断发生变更、死亡时,责任报告人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7、疫情管理人员应每月对上月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监测、分析,并上报预防保健科和主管院长。

  10、传染病责任报告人、疫情管理员、网络直报员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的,给予直接责任人及其主管领导行政处分,并给予相当经济处罚。

  11、网络直报人员应保障网络直保系统有关设备和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正常发挥。经常检查直报系统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员工作职责1、传染病网络直报人员应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且熟习传染病疫情管理和网络直报业务,具备指导和培训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工作能力。2、网络直报人员在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后,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并录入直报系统;每月应对本单位传染病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呈报本单位主管领导并向有关科室通报。3、网络直报人员在网络直报或上报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前,需先对本单位填报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①发现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情况时,及时通知报告人核对;对重复报告的卡片进行标注,不再进行网络直报。②发现以下情况时,建议立即对报告信息进一步核实:Ⅰ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卫生部规定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Ⅱ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不明原因死亡病例。Ⅲ发现同一种急性传染病在同一自然村、街道、集体单位(场所)一日内出现3例及以上,或一周内出现5例及以上。4、每周、月、季、年定期开展传染病漏报、迟报检查。认真执行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6、网络直报用户帐号的正式使用密码,一般应在8位以上,并有数字与英文字母组合,每月至少更改一次。网络直报人员未经上级系统管理员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网络直报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并避免在公共场所公开使用网络直报系统。7、按时参加辖区疾控中心召开的疫情例会制度。8、组织医务人员学习传染病有关法规信息和知识。9、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岗位责任,由于工作不负责任造成重大影响,按有关法规追究责任。传染病疫情自查制度(可以科室上墙)1、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督查由“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2、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时,在抢救处置患者的同时应及时、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4、预防保健科疫情管理人员每日2次到门诊部及住院部等科室收取传染病报告卡,并在登记本上签字。5、疫情管理人员须将传染病报告卡和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登记,汇总定期报院领导小组。6、院领导小组组织院内自查传染病漏报外,配合区防疫站进行漏报抽查。并将检查结果报主管院长,必要时通报全院。7、疫情管理人员应每周、月、季、年定期开展传染病漏报、迟报检查。8、院领导小组根据各科的漏报和传染病报告卡,以及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按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处置。

  传染病漏报检查制度(可以科室上墙)为了加强传染病疫情管理,杜绝漏报,迟报现象发生,制定本制度。1、门诊医生要认真填写门诊日志,住院部各科室要认真填写病人出入院登记。2、各科室必须建立传染病报告登记本,根据疫情报告时限及时填卡上报,各科室主任负责本科室的自查管理工作。3、医务科、预防保健科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督导检查工作。4、预防保健科必须根据规范要求每日2次及时深入科室收集传染病报告卡,及时进行网络直报,并负责检查传染病报告,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责令改正。5、预防保健科必须对检查情况进行每周一次小结,每月一次总结,每季度汇总一次,年终进行全面检查。对发现漏报者必须上报院部,根据规定给予处罚。6、医务处负责检查各临床科室、预防保健科的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预防保健科要深入各科室开展督导工作,要求检查和督导有记录、有结果、有。检查和督导每月一次。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责任追究制度(根据情况制定)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使医务人员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真正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医院传染病报告质量,制定本制度。1、传染病防治管理实施医院、科室、责任人三级管理制度,院部有一名主管院长负责传染病疫情管理。2、根据传染病报告程序落实疫情报告责任,各科室必须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根据规定认真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不得漏报、迟报、谎报、瞒报。3、医务科、感染性疾病科负责监督检查传染病疫报工作,实施每周小结,每月有总结。4、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必须责令及时更正并根据情况实施处罚。

  5、凡漏报、迟报,未造成传染病疫情播散、暴发、流行者给予50元处罚,情节严重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处理,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6、对工作督导不力,检查不及时造成漏报不能及时发现者,对责任科室(医务科、感染性疾病科)及责任人给予100元罚款处理。

  7、对累计漏报、迟报超过3例者,扣除责任人当月工资、资金,并通报全员,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8、全年发现传染病漏报超过5例者,扣除主管院长及医务科责任人年终资金,并给予警告处分。9、责任报告人、疫情管理人员、网络直报人员由于工作不负责任,出现重大传染病误报事故,扣除3个月工资、全年奖金,全院通报批评,给予记过处分;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者,按下岗处理,违反法规者依法处理。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根据情况制定)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促进传染病的疫情报告管理,特制定本制度。1、按照医院、科室、责任人三级管理制度落实奖惩制度。2、全年度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先进科室给予300元年终奖励,科主任50元奖励。3、根据传染病检查上报情况对工作突出的先进个人给予年终100元奖励。4、对发现传染病未能及时填卡上报或漏报者根据情节,依据院部指定的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处理:⑴凡漏报、迟报,未造成传染病疫情播散、暴发、流行者给予50元处罚,情节严重者,造成疫情播散,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处理。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⑵对工作督导不力,检查不及时造成漏报不能及时发现者,对责任科室(医务科、保健科)及责任人给予100元罚款处理。

  ⑶对累计漏报、迟报超过3例者,扣除责任人当月工资、资金,并通报全员,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⑷全年发现传染病漏报超过5例者,扣除主管院长及医务科责任人年终奖金,并给予警告处分。5、凡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未能及时上报传染病疫情,造成传染病暴发、流行且后果严重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处理。重大传染病误报责任追究制度1、重大传染病包括三类16种法定传染病:⑴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鼠疫、霍乱;SARS、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⑵已经基本消灭的疾病:白喉、丝虫病、脊髓灰质炎;⑶多年未发生的或罕见的疾病:狂犬病、登革热、炭疽(除肺炭疽)、新生儿破伤风、钩端螺旋体病、麻风病、血吸虫病、黑热病、包虫病。3、责任报告人未按规定程序直接填写重大传染病病例报告卡者,扣除当月工资和奖金,在全院进行通报批评。4、疫情管理人员没有按照程序接收重大传染病病例报告卡者,扣除3个月工资和奖金,在全院进行通报批评。5、网络直报人员没有按照程序,直接在网络直报系统报告重大传染病病例者,扣除3个月工资、全年奖金,全院通报批评,给予记过处分;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者,按下岗处理,违反法规者依法处理。传染病法规知识培训制度(科室上墙)1、疫情管理人员、网络直报人员和有关院科领导要积极参加各种有关传染病知识培训,全面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及其规章制度。2、对全院医务人员每年进行两次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

  3、新入院的医生和实习生必须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4、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管理条例、传染病监测信息工作指南、传染病诊断标准等。5、疫情管理人员和网络直报人员必须接受上级疾控部门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6、拒绝参加培训者按有关制度处置。艾滋病疫情监测管理制度(实验室、大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卫生部和河南省有关艾滋病防治法规文件,切实加强医务人员艾滋病疫情管理工作,决定建立长效监测管理机制,以保证准确、及时、系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艾滋病的诊治数据及疫情上报管理,制定本制度。1、医务人员要提高建立艾滋病长效监测管理机制的认识,各科室要加强对监测工作的领导,建立高效的疫情监测系统,及时准确收集和报告疫情数据。2、艾滋病疫情报告实行首诊负责制,门诊患者和转入住院患者,各科室要详细登记。住院部应填写“艾滋病出入院登记本”和“艾滋病患者登记本”,上报保健科。经实验室HIV初筛试验阳性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按疑似病例报告,然后上报预防保健科,由网络直报员按规定时限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上报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确证实验,待确证后对原始报告卡进行订正。5、疑似AIDS住院患者必须做HIV初筛试验,初筛试验阳性者由检验科专人登记,然后送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确证。采送标本要严格按照要求做好防护,避免污染环境及交叉感染。“HIV抗体检测确认报告”须复印附病历后,同时在病程记录中单独记录一次“HIV抗体检测确认报告”。6、医务人员接触HIV感染者、AIDS患者、死亡者的各个环节均应按要求防护、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8、在AIDS诊疗、管理工作中,因玩忽职守、不作为等情况,造成医疗纠纷者给予通报批评、罚款50~100元;造成医疗事故者罚款200~500元、停职检查3~6个月;造成疫情扩散者做下岗处理,同时按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医院门诊日志登记规范(发给每个大夫)1、门诊部各科室要建立门诊日志,详细登记接诊病人。2、门诊日志要按照日志规定的项目填写详细、齐全,内容要保证真实可靠。3、对门诊日志上登记需上报的传染病要做出明显标志,疫情上报后,医院疫情管理人员要加盖“疫情已报”章。4、对疑似传染病和确诊的传染病病例,要登记其具体内容(如:姓名、性别、年龄、发病日期、诊断日期、工作单位、家庭详细住址等),14岁以下儿童要登记家长姓名及病人其所在、班级等内容。5、要经常核查所登记的门诊日志,发现问题及时补充、改正。门诊医生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发给每个大夫)1、门诊医生发现传染病疑似和确诊病例时,要在门诊日志上认真登记,填写内容必须真实、准确、详细(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详细地址、发病日期、诊断日期、14岁以下儿童家长姓名等)。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员接到报告卡后,要在门诊日志相应位置加盖“疫情已报”章。2、门诊部各科室负责人要每周核查门诊日志,对漏报和误报的传染病要及时补报和订正传染病报告卡。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员每月要认真检查一次门诊日志,避免漏报和错报现象的发生。3、对传染病疑似或确诊病人,门诊医生要询问病人流行病学史,疑似病人确诊后,要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订正卡上报防保科。4、要做好门诊日志的收集和保管工作,以备后查。

  5、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如果漏报1例传染病,处罚当班医生人民币50元,造成重大影响按有关法规依法处理。

  住院病人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发给每个大夫)1、住院部医生对入院病例应认真填写出入院登记且各项内容填写完整。需报告的传染病要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内容要真实、详细,同时将填写好的传染病报告卡上报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员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后,要在出入院登记本的相应位置加盖“疫情已报”章。2、定期核查出入院登记本,对漏报和误报的传染病要及时给予补报和订正,订正后的传染病报告卡要及时上报防保科。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员每月要认真检查一次出入院登记本,避免漏报和错报现象发生。3、疑似病人确诊后要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报防保科。4、病人出院时,如果与入院诊断病名不符,需订正的传染病要及时填写订正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防保科。5、要保管好出入院登记本,以备后查。6、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如果漏报1例传染病,处罚当班医生人民币50元,造成重大影响按有关法规依法处理。检验科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化验室)1、检验科所有工作人员均为法定传染病报告人,发现甲、乙、丙类传染病病例,都有和义务进行报告。2、发现传染病病例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3、检验标本的检测结果为阳性或超过国家标准或超过正常值范围等,能够确定为传染病者,检测结果必须有专人保管。或者由检验科指派专人每日分两次将检测结果分送开具化验单的医生,或者由检验科指定专人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4、对传染病阳性检测结果要用传染病登记本专门登记。传染病病例登记和转诊制度(发给大夫)1、门诊日志和登记本,包括门(急)诊、检验科、放射科等,对传染病病例,要详细记录就诊病人的基本情况,项目齐全,书写规范,14岁以下儿童必须注明家长姓名。初诊病人,注明“传染病卡已报”,复诊病人注明“复诊”字样,首诊发现传染病人立即转传染科门诊或当地传染病医院。2、临床科室、检验科、放射科等必须建立传染病登记本,记录项目和内容与门诊日志及出入院登记本相一致,且在一定时间段内,二者人数相符合。3、预防保健科应建立全院传染病登记本,对各科室报告的传染病病例信息,详细登记,并定期进行汇总分析。4、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转到本院的传染科或当地传染病专科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制度(发给大夫)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现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1、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各部门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的应急工作原则,建立应急管理网络,并行使相应的权力和职责,各级有关科室和相关人员应通力合作,保证各项应急工作的顺利执行。加强法制观念,依法应对突发事件。一旦突发事件发生,立即启动应急系统。2、各有关部门应首先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合格的通讯设备、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物品等物资的调配和储备,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服从卫生主管部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3、医务处在院长的领导下要组织相关科室,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负责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搜索密切接触者、追踪传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进行疫点消毒及其技术指导。8、发现人畜共患传染病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农、林部门应当互相通报疫情。

  9、发现瞒报、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不报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或传染病疫情的,拒绝接诊病人的,拒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调度的对其主要领导、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造成疫情播散或事态恶化等严重后果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死亡病例报告制度为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提高疾病监测系统的预警能力,及时发现诊断不明、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主动采取措施控制疫情。同时了解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加强对可能发生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等新发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的防范工作,特制定本制度。1、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后,须填报《死亡病例报告卡》,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2、医务处组织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3、诊治医生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3天内,病案室应完成死因编码工作。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5、病案室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6、医务处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预防保健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预防保健科死亡病例报告工作流程1、在医疗诊治过程中患者死亡后,处置医生须填写《死亡病例报告卡》,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2、医务处组织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3、诊治医生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3天内,病案室指定专业人员按照ICD-10要求完成死因编码。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报告流程患者死亡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医生填写《死亡报告卡》专业人员填写死因编码(3天内内)网络直报(7天内)登记医院档案室归档管理临床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要求为及时发现诊断不明的、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及早采取措施控制疫情,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同时了解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规范临床医生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特提出以下几点要求:1、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2、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3、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如果是呼吸系统不明原因死亡病例,须填写体温是否超过38℃,是否有咳嗽、呼吸困难、抗生素治疗无效及肺炎或SARS的影象学特征,以及白细胞是否正常。

  4、医学死亡证明书,一式三联。第二、三联给死者家属注销户口和火化用,第一联先由医院进行登记后,交由网络直报员负责上网报告,录入完成后,交由医院档案室管理。

  5、填写死亡证明书时,一定要注意用力填写,使第三联的字迹能够辨认。6、死亡证明书缺少“发病日期”与“诊断日期”两项,临床医生在填写时要在死亡证明书的空白处填上,以使进行网络直报。急诊死亡病例登记规定1、急诊科要建立死亡病例登记薄。2、急诊死亡病例登记薄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就诊日期,疾病诊断,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等基本内容。4、负责死亡病例登记的人员要认真填写急诊死亡病例登记簿,做到填写完整、准确、及时。5、死亡病例要及时上报医院网络直报责任科室进行网络直报。6、登记报告责任人要高度负责,对登记报告中出现迟报、误报现象的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住院死亡病例登记管理规定1、住院部要建立死亡病例登记薄。2、住院部死亡病例登记薄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就诊日期,疾病诊断,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等基本内容。3、住院部要有指定人员负责死亡病例的登记保管和管理。4、负责死亡病例登记的人员要认真填写死亡病例登记簿,做到填写完整、准确、及时无缺项。5、死亡病例要及时上报医院网络直报责任科室进行网络直报。6、登记报告责任人要高度负责,对登记报告中出现迟、误现象的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预检分诊用)

  1、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2、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3、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4、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5、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肠道门诊工作制度(肠道门诊用)1、每年5月至10月开设腹泻病门诊,要求专人、专室、专设备,24小时值班。2、严格执行各项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消毒隔离制度。3、腹泻病门诊只准接诊腹泻病人,不得接诊其他病人。4、做好腹泻病人的就诊专册登记,需抢救治疗及留床观察病人另做详细病历记录。5、做好腹泻病人监测与统计工作,做到“逢泻必检、逢疫必报”。6、对中、重型腹泻病人应在门诊积极抢救治疗或留床观察。7、对漏报、瞒报、缓报疫情的,依法追究个人责任。消毒隔离工作制度(发给大夫、护士)1、医务人员工作时间应衣帽整洁。操作时必须戴工作帽和口罩,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2、使用合格的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3、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4、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缸、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5、传染病人应进行预检分诊,按常规隔离。疑似传染病人应在观察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6、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物品定期消毒。传染病人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应对病人的单元进行终末消毒。

  7、传染病人要按病种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

  8、供应室必须将无菌与清洁、污染物品分开存放。严格按照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并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医疗机构内交叉感染,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具体负责本医疗机构传染病的分诊工作,并对本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进行组织管理。没有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传染病分诊点。感染性疾病科和分诊点应当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

  第三条医疗机构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

  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者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医疗机构应当在接到卫生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后,或者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必要时,设立相对独立的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处,引导就诊病人首先到预检处检诊,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第五条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医疗机构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第七条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使用专用车辆。

  第八条感染性疾病科和分诊点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应当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以及传染病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

  从事传染病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第十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工作的监督管理,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应当依法查处。

  第十一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推荐访问: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的什么制度 医疗机构 传染病 实行